《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最近获得国务院批准实施。这一规划,对芜湖城市发展以及普通百姓有何影响?近日,芜湖市发改委的领导表示,《规划》是我省第一个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发展规划,《规划》突出了芜湖在示范区的核心地位,一批重大基础设施、产业项目进入了国家战略,除整体要求和普惠政策以外,专门针对芜湖的定位、项目、政策有50多处,对芜湖当前及长远发展将起到助推作用,同时也给普通老百姓带来实惠,预计每年将为芜湖增加5万个就业岗位。

(欣欣向荣的芜湖港)
《规划》背后的芜湖力量
《规划》中专门针对芜湖的定位、项目、政策有50多处,这些大量利好消息的背后,是芜湖力量在推动着。
据芜湖市发改委的一位领导介绍,在《规划》起草的前期阶段,芜湖就加强与国家和省发改委《规划》起草小组的联系,及时向起草小组汇报芜湖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和条件、芜湖在示范区建设中的地位、重点发展的产业、重大项目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争取列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之中。在《规划》起草期间,市领导带领相关部门多次到北京、合肥,及时了解规划编制情况,并不断向《规划》起草小组提出有利于示范区和芜湖发展的建议。通过积极争取,芜湖核心城市地位、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要产业布局以及更加优惠的发展政策都被纳入了《规划》,为芜湖当前及长远发展赢得了难得的有利条件。
皖江城市带的建设,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皖江开发开放”的延续,作为皖江的龙头,芜湖应该是核心之一。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虽然与合肥相比,芜湖的经济总量上有差距,但目前芜湖的经济总量已成为全省第二,而且发展势头非常好,今后几年将会发展得更好,因此芜湖应该是核心之一。最终,《规划》中保留了芜湖在皖江城市带的核心地位。
芜湖能承担“核心”之责
在这次皖江城市带的规划中,合肥、芜湖被确立为“双核”,而2009年合肥的GDP突破2000亿元,芜湖的GDP只有900亿元。对芜湖能否担当起“双核”之一的责任,能否带动其他城市一起发展?对此,芜湖市发改委的领导非常肯定地说:“芜湖肯定可以!”
市发改委的领导表示,“我们要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核心’”。首先,从经济总量上来看,2008年,芜湖仅次于合肥;2009年芜湖的GDP初步统计为900亿元;2010年将超过1000亿元。从这几年的发展势头来看,芜湖经济发展迅猛,发展势头良好,尽管与合肥在经济总量上有一定的差距,但这种差距在逐步缩小。在芜湖市的“十二五”规划中,到了2015年,芜湖的GDP将达到2400亿元以上,到那个时候,芜湖的核心地位肯定更加巩固。
其次,从城市定位上来看,皖江城市带中,除了合肥、芜湖外,其他城市都是各具特色的城市,都不是综合型城市。只有合肥、芜湖是综合型城市,不仅工业达到一定的规模,而且第三产业也达到一定规模,城市的交通设施也有一定基础,社会事业也有比较好的条件。
第三,从承接产业转移的作用上来看,芜湖也应该是核心。这几年芜湖的工业发展基础好,在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上,走在其他城市前列。在产业转移方面的做法上,芜湖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因此,芜湖应该可以、完全可以、也一定会成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