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2008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 >>领导专家 >>
 
吴良镛教授在第二届规划年会上发言

时间:2008-05-24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佚名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为我们会议做主旨报告,请大家欢迎。


图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 吴良镛教授

    吴良镛:感谢会议的领导让我在这个会上发言,就把原来小组会上的发言,提到大会上了。如此而已。仇部长还要为大会做主旨发言。我想,首先讲讲我自己对这个大会的一点认识。

    我觉得这次大会是非常有意义的大会,是有历史意义的。这个大会对我来说,我的认识上有三点是倡议性的。

    第一点就是让文物保护跟城市建设跟城市管理跟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探讨等等,是完全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问题、讨论问题,这在中国我想是前所未有的。在国际上也是很杰出的。

    第二点,《城市文化北京宣言》。我觉得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的文件。这掀起了我们21世纪城市发展新的篇章。

    第三点,在这个会上,很多的外国朋友们、外国专家们,各个领导,以至于全国各个方面的专家学者行政管理人员,来积极的参与这次大会,这个盛况也是空前的。所以我对此我觉得是感觉非常欣慰,而且我也很好的消化这次会议给我们带来的信息、带来的成果。

    我今天要讲的是,原来是一个小组发言,不想在这个会上做。就是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环境的创造。原来想讲6个方面的东西,此时只有34点要说,前提也想不同了。因为我就想从积极保护、整体传导新旧交会。历史文化名称的建设。

    第三,保护与发掘地下宝库,发扬地域文化。

    第四,眺望环境史的任重而道远,而对中国来说,我们文化建设的高潮已经到来我想最后就这四个方面再说几点。

    首先我感谢我们文化保护工作者,做了艰苦卓越的贡献,在最近几年来,做了一系列的无论在世界工作和保护上面和理论上面都有所创新。

    第二点,由于中国的建设规模空前,而且遍布全国、遍布城乡。所以文物保护的工作,带来空前的冲击和挑战。而且矛盾依然存在、形势严峻,而且有很多的理论的问题,是需要进一步总结还有一些认识上的争论甚至于舞曲这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得到解决。这是我想说的第二点。

    对我来说的话,北京的文物近些年来保护工作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新建设把原来旧有的城市形态各个方面破坏了。说明我们现有的城市尺度的变化,布局上所谓的城市的空置性长期规划,实际上并没有控制城市的建设。因为控制性规划本身就带有一些品质上、理论上的缺陷。所以我就提出来一个积极保护整体创造。

    从传统的保护上,基本上是孤立的保护文物。就建筑论建筑,这个尽管文化遗产本身得到保护,但是也难免的存在着在刚才里面图片所显示的,体现多种多样的混乱的汪洋大海。所以遗产保护,即使你保护了,也显得在整个的环境支离破碎、势单力薄。积极保护的理论是讲遗产的保护与建设的发展统一起来,不仅保护遗产,文物本身要保持其原生态环境,分离周边的环境保护区等等建设。我们还是要必须使得新的建设,要遵循建设的规定,记得体谅高度造型各个方面对尊重历史遗产所在的环境、尊重文化遗产主体情况,烘托文化遗产,加强特色。也就是在《北京宣言》。

    因为直接的向北京的整体的独立完全是一个整体的存在,不可能。相对的独立,相对的成片的保持和发展城市原油的文化氛围,使得新城建筑富有时代面貌这种理论,还是有可能的。在北京整治和苏州等地还是初见成效的。

    这是过去的。过去的建筑、人与自然,人工建筑与自然建筑包括建筑的各方面是处于一个和谐的。所以在这里面,我们应该积极保护就要化建筑的个别处理为合理创作。这个即使在现代新建筑汪洋大海里面,我们还是要求保持一下整体的形态。这个创造,不是说构造附加。那么同时在这里头我们建筑保护,是保护它的环境、并不提倡复健,也不单纯假古董等不赞成明清一条街之类的。但是我们要看到,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例如兰亭而论,现在的兰亭早已不是当时的王羲之在的兰亭而且是在明朝的新的建筑。这个新建筑在当时是一个假古董。那么通过乾隆和康熙题诗、立碑等等,这又变成一个新古董,从我们现在来看的话,你很难说这就是假古董,因为当时是个假古董,现在随着历史的延伸,它又是一个真古董了。那么又如黄鹤楼。黄鹤楼,这是宋朝的黄鹤楼,这是新建的黄鹤楼,如果说唐朝的建筑毁了以后,那么黄鹤楼已经是假古董了,太平天国前的也是假古董。但是如果没有烧的话,我们仍然是一个非常好的古董,可以在这个问题上下功夫。

    又如南京的阅江楼在明洪武的时候,曾经在这里要准备建它,同时阅江楼记也写过好多篇。那么在这里的挥发现在的狮子山的顶上,在这里头,也是说这是应该说对今天来说好象是一个假古董,过若干年之后,这一个也是回溯历史上的一个发展,仍然是一个值得历史纪念的东西。这是中国的一些文化发展、历史发展,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第二,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要发扬他的文化内涵。 我以前文章都提到福州城从一张古地图里看到福州的发展。那么福州的发展,它是山水跟建筑的组织跟它的主线关系,它是统一的。所以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是合格的。但是现在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我们有好多城市别列为了这种名城。但是并没有尊重它的历史。例如在又盖了一个制高点。一个属于镇江楼一个余山,在这里又加了一个高层建筑。破坏了这个地区,所以在历史文化名城,我们要呼吁加强历史文化的内涵,新的建设要到不仅仅是保护原油的一些建筑,而且要发扬它的历史文化内涵。举一个例来说,我们现在所做的天津市内的蕲州,蕲州它是千年古县,我们知道有辽代的古迹等等。在这里头,它还有清代的盘山行宫。在这里头是一个有很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还有湿地等等。还有地质公园等等。所以在现在的建设到现在这个地区这个景区。在这里头我们要加以保护,在建筑规划的布局,应该有对建筑的艺术估价它的布局要考虑好。

    在这里头我们现在做了一些,正在做这样工作。下一个我们出的历史文化保护本身以外,我们还要对城市的地下保护的发觉。我的发掘不是说,不是要把所谓的地下文化要发觉出来。而且在建设中把它弄清,把它整个的保护起来。例如在洛阳,本来在50年代的时候,是让开了隋唐的洛阳。但是后来又盖了一些,但是仍然有很多东西在地下。我们在广州看到保护的东西,历史挖掘出来的的。在这里面是到处可见得。还有开封这个城市,地下78米就完全覆盖着历史上最辉煌的汴梁。到现在就发掘出等等的历史遗迹所以在这里头,应该把地下的保护要完全,不要因为地上的建设而破坏。

    中国处在城市以外,中国各个地区因为中国的不同的地区发展的不同,在自然条件下,它不一样。历史文化发展它有不同的文化。所以在现在地区的文化依存度,在这里头我们是应该考虑到各个不同的地区文化因素。它的文化的风格。在这里头,我们要讲,大型公共工程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如何保护整个大型公共建筑的新型带来整个环境的、或者自然环境的破坏。我不到现场去,我不了解南水格调这个工程的浩大。这是在这里头现在正在兴建的已经开始动工。从石家庄到北京这一段。那么这个在这里面,在1267公里的整个这块,有要大量的历史积淀。有历史遗迹。我们帮他找出文化的界点。还有水利部的做的整个的地区的文化。我们想,这个工程对当今讲,它是一个单纯的水利工程。从历史上看,运河是怎么发展的?运河的发展今天带来城镇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发展有多大的发展。所以我们是想到、看到过去的历史经验看到现在的情况,我们不能不加以保护。三峡的过去有经验有教训,我们要看到新的大型工程对环境的破坏。

    回头我们要看过去历史上的明渠、历史上的黄河建筑群、都江堰等等。现在,青藏铁路已经修了。青藏铁路我在2002年去拉萨日喀则等地去看,看到援建的工程。所谓五星级的宾客,都是建在重大的历史建筑的附近,带来了极大的破坏。现在青藏铁路已经通车了,未来的旅游还要发展,我们不能不对这个问题提出。西藏的文物要保护也要保护西藏的文化。

    最后,我想我们所谓环境室有一个城市文化的讲座。他说,在西方选择西方2500年文明史的21个城市,细评它的源流文化等指数。城市永远是文化的环境时代的心脏。城市发展史有十分难得的现象,就是城市环境史。这个现象只有5-20年。然而()他并不太熟悉中国的城市建设历史。中国的城市建设历史,是不是要有新的研究,尚待我们研究。但是有一条,我们看到一开头我们讲的我们经济建设的发展,带来的城市化的发展,带来文物保护的问题,带来文化环境的创造问题。如果说我们50年代曾经像年景一样,随着经济发展的高潮,不可避免带来文化的高潮。这个文化高潮我们期待我们努力到现在已经将近60年了。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改革开放,这个文化的高潮,已经到来了。只要看到各种文化理论、思想的滋润,各种书籍、各种文物保护的修整,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要面临的这么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新时代是需要我们创造的,不是单纯的保护而是要有创造的保护。要有一个对现代的理论批判的整合。我想,在这里就是我个人只是已经85岁了,对这个期望已经期望了几十年了。但是按照(英文)的文化环境时代的实验我倒相信对中国来讲,10年、20年的关非常关键,因为这么快的建设,确定了新的城市的估价。这个新的城市的估价如果是更好的来奠定的基础,那么我们就有这个环境时代有一个新的开辟所以我在参加这个会议,阅读《城市文化北京宣言》我自己也感觉到是无比的欣慰。我仍然期待、仍然为此努力。虽然我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但是愿意看到新的城市的环境时代的到来,我寄予希望。寄予努力,谢谢各位。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吴良镛教授在第二届规划年会上发言 的资料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