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就是整个南北东西的差异非常大,这是各省完成的建设量,大家可以看到,这是98年的,几乎全部集中在海边省会。问题就是我刚才提到的,未来的压力还是巨大的,每一年的压力来自三块,第一块高速城镇化,每一年1500万人进城,意味着城市正常应该提供4亿平方米。在城市居住的人生活质量并不是很高,假如达到30,我们还要完成30亿。另外从质量上来说,还有12%的城市住宅没有自来水,20%没有独立的厨房,从这方面来说还有大量的需求,所以本身城市内部住宅还有大量需求。第三块,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大量的海外人士进来,比方说05年在上海生活的外国人就有十万人,他们的住宅需求都是比较高品质的住宅,这已经不包括港澳台的同胞,再加上他们更不得了这个数字。所以,需求量还是很大,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未来的需求还是在这么大的压力下,不管是城镇的,还是在我们的农村,都是有巨大的建设量。从这个需求来说,国家的发展战略转型已经呼唤我们中国城乡空间规划、管理体系的变革,需要生态规划的方法和技术的支撑。这一块我们现在可以很欣慰地告诉大家,国家已经树立了非常多的重点项目,包括专门的生态规划,“十一五”国家的项目来支撑如何推进这个体系,如何推进这些技术。
总体来说,河北和中国是非常非常接近的,非常典型化的一个地区,在整个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就业规模小,居民的收入低,这是我们的城镇化过去质量不是很高在河北。从河北来说,还是整体上经济水平带不上去,和我们城镇化的滞后是极其相关的。还有一个就是不平衡,整体上来说,大城市的带动力是相当少的,所以河北省有几条,一条是河岸边上;另外一块是中心城市;第三块是落后地区,三条带的发展战略,实际上是河北省非常重要的。我也再过京津及斯特格尔摩冀城镇区的落点分析,包含整个京津冀的几何中心,非农业人口每一年中心点的漂移工业产值的重心点、固定投入重心点、二产的中心点,人口重心、城市化的重心、一产比例重心等,这些都做过,都是在最近完成的,可以看到,几乎京津冀的中心点都落在这个城市——廊坊。我们再细看,在环渤海湾,整个城市化中心,廊坊是一个低端,是蓝点,在东北高端天津和北京高端红线以后,蓝点的第一梯队就是廊坊,这是城市化的低洼地。从人口密度来,它存在的城镇化的潜力非常巨大,这就可以解释这里是两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多在发展的原因。从GDP,廊坊又是第一个蓝点,从地均GDP来说,它在天津和北京中间,因此廊坊是需要大大开放,只有通过开放才能达到整体发展的效应。
整个生态城市的建设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从四个方面插入,第一个政策层面;第二个技术层面;第三个是体系层面、城乡布局的层面,第四个,一定要抓住最住重要的示范项目点。另外一点,中国的城市化不可能复制任何一个国家的模式,所以中国生态城市的建设,最后唯一的一条道路就是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我们现在正在摸索,自主创新,第一是创新;第二不是自己创新,是要打开眼界,但也不是失去自我,不是简单的拷贝。当然自主创新也不是说关门自守,这包含两个意义,既要打开眼界,又要和所有的人合作,同时要独立创建生态的城市。在04年,我们在俄罗斯生圣彼得堡做了“节能城市”试点,当时包括瑞典、芬兰、加拿大、荷兰等国家的专家,我们一块来做的,这也是上市公司投资的巨大项目,当时是15亿美金,主要抓住北方的耗能怎么能够理性化。05年我们又做了安哥拉城市规划和政府的设计,我们探索了在南方城市如何使用传统工艺来解决夏季节能降温的问题,实际上全世界都在做大量的这方面的实践。07年我把大量精力放在担任柏林未来发展基金会的常务理事,所以我们在制定柏林的“能源计划”,最近我们在做上海世博会,把整个世博会规划作为生态城市局部低端的实验和实践。同时又展开两块,全盘按照最新理念做的,包括能源最低的消耗走向0消耗,包括它大量的自我采能,以及下面的水、物、器,一块是放在沈阳,沈北地区是继整个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以后的第三个大的新区,这块启动,我们在策划中间希望以生态城市来启动,不像上海以金融来启动,天津以大都市的海洋海港启动。
除此以外,还在生态最恶劣的地方做修补工作,这些都将近完成,我们希望在两三年之内,把它们全盘的建立起来,尤其是世博会在2012年会向全世界来演绎什么叫生态城市,什么是生态城市未来的局部技术。我们在这里面选了大量案例,在这里面做了我们未来城市的一些实验,包含了几块,一方面是大量减少拆现有的房屋,而是进行大量的改建。第二方面,我们进行6.68平方公里的全盘空间模拟,包括风力模拟,大量组织城市风道,上海夏天热得非常厉害,假如我们在第一道规划上城市设计上面,每一栋楼都很好的穿堂风,这样可以大量减少使用室内空调。包括现在建筑的走向都和上海的主导风向完全一致,这和原来的方案做了很多调整,都是为了节能而做的,这是我知道实施最大一块规模的生态模拟,包括节能耗能,每一块太阳能的辐射,每一块太阳能的利用,都进行了大规模城市设计中间的利用。另外我们还做了黄埔江水导入以后的生态城市里面的水净化系统。我们还做了通过整个产业转移过程如何为未来使用,这都是改完以后的厂房,我们一共保留了38万平方米的老建筑作为世博会,上海在世博会历史上完成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大规模使用现有建筑,从来没有过,可能以后向世界说明,世博会不是把原有建筑推平头重新做的,是可以利用老建筑的,上海世博会如果能说明这一点,就能很好的演绎它的主题,“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居住”。从世博会的世博村变成未来涉外的区域,这都是进行了长久的转换。我们的工作都在努力地开展,整体上说,中国的生态城市挑战是巨大的,而且是和前几年不一样条件下做的,在整个国家大的科学发展观下来做我们的工作,所以说我们要做得更加深入,更加细致,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们中国的生态城市一定是自主创新,这就是包含了开放眼界,要和全世界合作;一定要立足本地,自我创新。谢谢大家!我的报告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