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志强:感谢王副主席、宋省长,感谢各位给我这个机会。
我把报告的主要内容给大家做一个汇报。这个会议很早就定下来了,一个是对150年工业城市所犯的错误,这个错误值得我们反思,一个是我们需要从传统的工业城市中间走向生态城市。另外,1分50秒钟灾害带来的反思,不管多长时间,都是我们城市规划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我们责任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在我今天原有的报告基础之上,我很长时间都泡在四川,所以,今天也不太尊敬,没有带领带,也没有刮胡子就上来了,也希望大家原谅。
这个报告整个背景工作不是由我一个人做的,是绿色建筑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王院长刚才坐在我边上,我跟他谈,整个工作背景是去年我们做了很大的工作,很努力的工作,包括李秘书长在这里,做了一本叫《绿色建筑年检》,我们希望找出中国为什么要搞绿色建筑,为什么要建生态城市的大背景,以及如何推进。
总体来说有四个大背景,第一中国城镇化已经发展到一个关键阶段,这个关键阶段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是前两年所说的快速城镇化的概念。而是我在给国家“十五”报告中间写的,假如我们不在中国五年、十年中抓住中国的城镇化,走向生态,走向理性的发展,中国的城镇化就非常快的固化,以后很难再回来,因为中国的城镇化已经到44.9%,在这么一个高度上,假如以后再来考虑这个问题,我们可能再也没有机会。
我们大家都在做城镇化,整个中国都在用城镇化来推进中国的整体的现代化,但是整个城镇化过程中,是没有一个完整的时间、空间布局的规划。所以,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提出城镇化发展中间,生态城市的概念非常重要。尤其是大家在四川,假如泡在那里,大家会觉得这的确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镇化,中国的城市化有三个高,是一般所有城镇化中间很少碰到的,第一个是高速度,这中间一个高可能就在河北省。第二个是高密度,亚洲城市化是其它地区无法比较的,大部分亚洲城市都是欧洲城市的人均密度的4倍左右。这种密度下面的城镇化是过去我们人类历史上很少经历的。第三就是高强度,这么大量的每年1300,有时候到1500人口的城镇化速度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这样推进过,所以,必须要提出生态城市的需求。最后一点,是今天特别要讲的,咱们原来说的客观需求,已经对我们整个搞规划的人来说完全不一样的情况,过去几年是我们呼吁,这几年反过来是我们要融合执行,因为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最高的国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如何应对,如何做得出来,这不是过去只是呼吁的问题了。
“十一五”期间是实现我国城镇化跨越发展的时期,是健康的城市发展走向决定的时期,也会决定中国未来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整个城市化的整体布局的一个关键五年和十年时期。
从整个城镇化来说,从78年到06年,中国从18点到44点,这么一个速度在发展,每年平均0.93个速度在提高。从1995年到2006年这11年期间,每一年增长了1.24百分点,可以看到从2000年以后走得更快了,这是整个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