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缓减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生态影响,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的鼎立支持下,由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共同举办的“2009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于7月13日在“冰城夏都”哈尔滨圆满落下帷幕。作为每年一届的大会,其重要性逐年提升,它为国内外业界精英提供了齐聚一堂的契机,本届年会就大会主题“和谐、生态:可持续的城市”这一时代所趋理念达成共识,建言献策。
全国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各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建委、新疆建设兵团建设局、各城市规划局、文物局、各省市城市科学研究学会、城市规划学会(协会)、各地规划设计院(所)、各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有关单位和专家共千余人参加了本届大会。
大会专家可谓群英荟萃,除国内知名专家外,国际上还有来自如新加坡,英国,美国,德国等多个国家的专家积极参与,展现了一派精英齐聚化规划的盛世景象。大会在开幕式暨综合论坛之外,共设置10个分论坛,专家们分别就‘生态城规划理论与实践’、‘生态案例与发展前景’、‘历史文化名城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利用’、‘绿色交通规划与建设’、‘低碳生态城市专项技术与工程规划’、‘全球化时代的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理论’、‘中国城市化与城乡转型发展’、‘城市管理与城市防灾减灾’等议题展开研讨与学术交流。
1000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城市规划建设单位、设计研究机构的业内人士齐聚冰城,献计献策,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在人与自然矛盾日益凸显、城市人居环境恶化以及全球金融危机多重挑战下一个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应当如何规划我们的城市,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实现城市转型健康发展。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黑龙江省副省长于莎燕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仇保兴副部长以题为“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趋势——低碳生态城市”,从长远战略意义审视中国城市的发展模式。他指出,我国发展低碳生态城具有必然性,是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契合点,而且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原始生态文明理念、山水城市、园林城市等现行城市发展状态都有利于这一趋势的发展建设,同时,实现这一转型也需要加强国内政策实施以及深化国际合作。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专家学者、国内外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工程师也都不遗余力为中国的生态城规划、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等等的具体操作实施出谋划策,贡献了自己的技术研究成果。

大会还就“哈尔滨城市发展若干重点问题” 设立了专场咨询研讨会。海内外的专家就哈尔滨城乡统筹、城市公共安全、交通规划可持续发展、航空汽车产业园以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展开探讨,集中针对哈尔滨城市问题“望、闻、问、切”对症下药,为这一老工业城市的涣然新貌添砖置瓦。来自美国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的专家Karl Fjellstrom 和Luc Nadal先生结合美国在交通规划的经验为哈尔滨的交通整改提供了宝贵建议。

两天的会期场场爆满,会后,演讲专家和参会人员对大会无论是组织规模还是议题广度、学术深度等方面做都出了很高的评价,大会无疑已成为规划界极富影响的盛会。
欢迎越来越多的业界精英学者能积极参与,相信专家们智慧的碰撞会为建设和谐、生态、可持续的城市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