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嘉宾 |
职务 |
题目 |
仇保兴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 |
|
唐凯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 |
|
孙安军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划司司长 |
|
陆克华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司长 |
|
Hal Harvey |
气候工作基金会(ClimateWorks foundation)总裁;美国能源基金会的创始人 |
城市低碳空间规划原则 |
Mark Ginsberg |
美国能源部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办公室资深理事 |
推动中美生态城市建设 |
伍江 |
同济大学副校长、教授 |
上海历史风貌保护与城市更新实践 |
吴志强 |
同济大学校长助理、世博会总规划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 |
|
陆化普 |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绿色交通系统规划思路与案例 |
潘海啸 |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 |
高密度快速发展城市的TOD模式 |
张兵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理论与历史名城研究所教授、所长 |
|
阙维民 |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
历史街区的方格分析法——以北京大栅栏与京都四条乌丸为例 |
尹稚 |
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院长 |
待定 |
沈清基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
城乡人居环境一体化规划——基于生态效益的思考 |
戴慎志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工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
彭仲仁 |
佛罗里达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同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建立适应性规划体系以有效应对气候变迁及灾害性天气 |
沈青 |
华盛顿大学城市设计与规划系教授、系主任;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讲座教授
|
建成环境对机动化出行的影响:西雅图和凤凰城比较分析 |
诸大建 |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教授、所长 |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路径选择 |
孙凤岐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园林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
宜居城市与城市公共空间 |
周伟林 |
复旦大学教授 |
|
吕斌 |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 、系主任 |
|
叶祖达 |
香港规划师学会原会长;奥雅纳(中国)规划发展总监 |
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在城乡规划建设的应用 |
顾朝林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
从战后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看低碳城市规划意义 |
文国玮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教授,国家特许注册城市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
城市规划是实现绿色交通的根本保证 |
饶戎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副教授 |
生态规划应用于城市生态修复规划设计的研究与示范 |
曹昌智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
探索采用行政合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途径 |
林澎 |
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管理委员会主任 |
曹妃甸生态城生态指标体系的落实与深化实践 |
赵中枢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 |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难点及其应对 |
王景慧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
|
徐建刚 |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
融合生态与文化的山地城市规划与设计方法研究 |
朱喜钢 |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 |
|
吴建平 |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中英智能交通中心主任、教授 |
|
阳建强 |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 |
|
陈秉钊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抓住绿色发展的牛鼻子—土地财政 |
吴唯佳 |
清华大学城市规划教授 |
|
张险峰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与区域所副所长,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 |
舟曲灾后重建——打造安全方舟,构建生态的新城 |
沈迟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教授 |
|
栗德祥/王富平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 |
能实践与可持续”:低碳生态城规划实践思考 |
戴星翼 |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城市建设与碳排放的若干重要关系 |
何东全 |
美国能源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项目主任 |
|
谭纵波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
低碳浪潮中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我们应如何应对 |
周俭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
|
杨富强 |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 (NRDC)北京代表处能源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 |
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 |
王芃 |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主任 |
|
蔺雪峰 |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
|
王缉慈 |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
关于建设创意产业园区的深层思考 |
徐雷 |
浙江大学教授 |
浙江省围垦土地的新城现象及其案例解读 |
俞滨洋 |
哈尔滨市规划局局长 |
|
韩继红 |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新技术研究所博士、教授级高工 |
崇明生态岛低碳国际社区建设策略与实践 |
沈玉芳 |
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研究部负责人、教授 |
城镇精明增长、低碳发展与长三角功能性区域建设 |
樊晟 |
四川省城乡规划院院长 |
|
张庭伟 |
教授,亚洲和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芝加哥) |
20世纪规划理论指导下的21世纪城市建设? |
于立 |
英国卡迪夫大学规划研究国际中心主任,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首席研究员 |
中国生态城镇发展现状问题及其批判性分析 |
周南 |
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
|
Alan Ralph KELL |
英中生态城市和绿色建筑工作组 |
促进生态城市政策在主流实践中的实施 |
朱介鸣 |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兼任同济大学访问教授 |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益关系与城市发展细碎化 |
Dave Wetzel |
转变社区顾问; 伦敦交通委员会董事局原副主席 |
|
Sam Casella |
Planning Authority公司顾问;美国规划协会(APA)前主席;美国注册规划师公会(AICP)前主席 |
如何将低碳生态城市规划为宜居城市? |
James Jao (饶及人) |
美国龙安建筑规划设计顾问公司行政总裁;前美国纽约规划局局长 |
|
冯天安 |
旧金山快速公交管理局总建筑师 |
|
黄敬闽 |
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城市和社会发展处城市发展专家 |
促进中国城市的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亚洲开发银行经验 |
侯家泽 |
美中城市协会会长 |
|
Falk Kagelmacher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顾问、城市设计师、建筑师 |
城市发展绿色路线图 |
Alven Lam |
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国际事务办公室主任 |
绿色经济综合城市政策的设计及实施 |
Alexandra Elizabeth Franklin |
卡迪夫大学 |
可持续发展 |
Christina Johanna Hopfe |
School of Engineer,Cardiff University |
|
Andrew Colin Flynn |
School of City and Regional Planning,Cardiff University |
|
Terence Keith Marsden |
Sustainable Space Research Institute,Cardiff University |
|
Julie Newton |
卡迪夫大学 |
在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社区:审查安吉县“生态旅游”的推广使用可持续生活框架 |
Wei Yang |
Managing Director |
一体化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和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