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维修”或“保护”性拆除 >>国外文物保护 >>
 
聚焦国外文化遗产保护 手段不一态度坚决(图)

时间:2012-03-07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当国内媒体纷纷报道梁思成与林徽因故居被拆毁的消息时,1月30日,包括《卫报》、《独立报》等在内的英国媒体却在为位于伦敦西部的一座中世纪大谷仓(右图)从地产商那里获得拯救而欢呼。本期主题聚焦英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同时介绍其他一些国家文物保护的做法。

拯救

大谷仓实为中世纪建筑杰作

这座谷仓因其教堂式建筑形态,而被英国诗人、遗产活动家约翰·贝特杰曼爵士冠以“米德塞克斯教堂”的名称。其巨型的纯木立柱与橡木椽结构,虽历经风雨,却能保存至今,堪称该国中世纪建筑的杰作。谷仓离伦敦希斯罗国际机场非常近,其北墙离原先规划预留后来又放弃的土地边界只有5米的距离。2006年,谷仓被一家地产公司买下,他们看中的也只是它所在地段的土地价值。好在有关部门规定,不能将大谷仓用做任何商业用途,所以建筑的历史结构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而地产商对其在英国历史与建筑方面的重要性没有任何的兴趣,因此虽没有改变谷仓的用途也没有注意对它维护和保养。

2009年,民间的“英国遗产协会”向谷仓所有者发出了对该建筑进行防风、防水处理的紧急维修通知,并与地产商谈妥了文物维修的费用问题。在经过一系列修缮后,英国遗产协会最终以2万英镑的价格将谷仓买了下来。

立法

价值评估及先期保护都是开发商掏腰包

因为建筑项目开发而危及文物的事件英国不是没有过。1989年,伦敦有着400年历史的玫瑰剧院遗址就因为开发商计划直接在其上建造房屋而面临被毁的局面,此事得到了包括佩吉·阿什克罗夫特、劳伦斯·奥利弗等戏剧界名流的关注。最终在各界人士的积极推动下,遗址上方的项目建设被暂停,那些埋藏在泥土之下的文化宝藏得以被保护起来。

随后,在政府、考古界和开发商的共同推动下,撒切尔夫人执政的英国政府于1990年推出了一份名为《规划政策指导》的法律文件,用以规范在受到建筑开发威胁情况下有关考古及文物保护工作的管理。

根据这份文件,城市规划部门在制定、实施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对古文化遗存的保护。这也意味着,开发商在工程招标的同时,就需要选择有当地规划部门指派的考古专家参与其项目进程。该专家熟悉本地古代遗址分布情况,将监督项目建设过程并根据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而只有当开发商拿出了令人满意的文物保护方面的报告,证明其项目所涉及区域内所有的文物及文化信息都得到了恰当的处置以后,该考古专家才会给工程开绿灯。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有关的法律,对于开发项目区域内文化遗存价值进行的评估和先期保护工作,有关的费用都是由开发商来支付的。

此外,英国各地方文物管理部门的文化古迹档案数据库建设也比较完备,这样一来,对于某个拟开发区域是否需要以及需要何种文物保护工作,通过事先查询该数据库系统,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防患于未然。

借鉴

英国

“蜜蜂卫士”保古建

在位于北威尔士弗林特郡的英国松涛谷遗址公园内,包括18世纪的磨坊和工厂在内的一些古老建筑也屡屡遭到一些文物盗窃者的侵入和破坏。为制止这些破坏,当地文物保护部门正准备“邀请”一群特殊的“安全卫士”——蜜蜂,来保护这些饱经摧残的古建筑。

文物保护部门的负责人说,只要和当地蜂农合作,布置一些“训练有素”且“安全”的蜜蜂,就能够很好地掌控蜜蜂的行动。不过,由于启用“蜜蜂卫士”可能会造成“入侵者”的健康和安全问题,且如何确保蜜蜂不会误伤他人有一定难度,“蜜蜂卫士”保古建的方案仍有待商榷。

意大利

百岁建筑不得拆改

在浪漫的意大利人眼中,保护文物就是保护他们的生活品质,是意大利公民的社会责任。根据意大利相关规定,具有100年以上历史的建筑物,未经有关主管机关批准不得拆毁与改建,装修内部也须经文物部门派人检查、鉴定和批准。旧市区除非经特批,原则上不再增加新建筑。

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遗迹和文物,意大利政府专门设立了一个文化遗产部,下有出土文物、艺术品、古建筑、古图书等18个保护局。还制定了许多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和政策。在资金上,意大利政府每年都会将一定比例的国民收入直接划拨给文物保护部门。

澳大利亚

寻找隐藏的文物

在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墨尔本,广大市民如今正在进行着一场“寻找隐藏着的文物”的“游击保卫战”。在这些自发的“游击队员”看来,保护文物不仅仅意味着保护那些年代久远的古历史建筑,还包括建筑内部那些颇有年头、却不被人关注的铁雕扶手、大理石台阶和精巧的窗户玻璃等装饰。在活动中,“游击队员”们在市中心的中央金融区内走街串巷、上楼下楼,就是为了找到那些深藏在建筑群内部的历史遗迹。他们甚至还专门开发了一个网站。只要你发现任何文物的蛛丝马迹,都可以上传文物照片和发现地点到这个网站上,以待专业人员去探查和认证。

这座谷仓是温切斯特学院于1426年建立的,当时是哈孟德斯沃斯庄园农场的一部分。现在,英国遗产协会计划将谷仓的日常管理工作交给由历史学家、教师和机场工作人员组成的当地一家文物保护组织“谷仓之友”。据了解,从今年4月起,这里将每两周免费向公众开放。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聚焦国外文化遗产保护 手段不一态度坚决(图) 的资料
· 中国建设报:法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手段多 [2013-08-08]
· 探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新途径——以成都“武侯祠一锦里巷”的保护开发为例 [2012-11-21]
· 评论:关于二十世纪建筑遗产保护的思考 [2012-08-31]
· 阮仪三教授:民间力量是保护老建筑的关键 [2012-08-27]
· 专家聚首纵论城市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 [2012-08-21]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