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66年至1984年是北京公共交通进入综合交通体系的持续发展阶段。
公共汽车数量逐年递增,从1966年的1123辆增加到1976年的1954辆,1984年增加到3369辆,18年共增加2244辆,平均每年增加125辆。同时,线网进一步扩大,从1965年的64条线路增加到1975年的96条,1985年增加到150条。郊区线路条数超过了市区线路,大站快车和夜班车线路成网,实现了快慢结合,日夜衔接的交通运行体系。长途汽车从1966年开始不断发展壮大,1976年发展到364辆,增长1.6倍,1985年增加到643辆;线路发展到136条,1985年达到245条,实现了村村通车。
为了适应北京市公共交通综合交通结构发展的新形势,1980年8月,公共交通局改为公共交通总公司。此后,北京公共交通加快了改革发展步伐,1989年组建了运、保分离的专业场,使公共电汽车运营和保修走上了专业化、区域化管理道路。
在这期间,北京公共汽车的车辆和线路数量继续快速稳步增长,1995年末,运营车达3927辆,比1984年增加558辆,增长16.56%;运营线路246条,比1984年增加101条,增长69.66%;客运量31.1亿人次,比1984年的10.61亿人次增加2.93倍。1995年末无轨电车达到525辆。
同时,为了适应首都观光旅游和城市发展的需要,90年代初开辟了公主坟至八王坟的"特1路"双层公共汽车,为首都增添了一条风景线。到1995年末,已经开辟"特"字头双层公共汽车线路7条。还陆续开通了由城区直达京郊各旅游景点的"游"字头专线18条,方便了国内外游客出行。
自1994年以来,北京公交总公司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到2000年的六年时间里,运营车总数由7819辆增加到15445辆,增长97.53%;运营线路由517条增加到701条,增长35.59%;年客运量由30亿人次增加到38亿人次,增长26.67 %;企业资产总值由21.53亿元增加到70.95亿元,增长23%;净资产由10.87亿元增加到42.19亿元,增长288%。
1999年,公交总公司加快推进清洁燃料工程,购置清洁燃料车2283辆,其中300辆装用美国康明斯纯天然气发动机新车已将长安街、二环主路上骨干线路的236辆柴油通道车全部替换。到2000年末,公交总公司清洁燃料车总数将达到5923辆,占全部公共汽车总数的78.9%,其中纯天然气公共汽车1300辆,北京将成为全世界使用天然气公交车最多的城市。
2005年1月1日,经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同意,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改制更名为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