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地铁、市郊铁路、公交、出租融为一体,地上地下互通互联,成就立体交通,记者探营月底开通的现代化交通枢纽,为您详说——
今年8月,新北京南站已经一周岁了。这座北京南城地标刚刚在北京当代十大建筑评比中夺得魁首。而本月底,随着总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北京南站交通枢纽工程完工和地铁4号线的开通,北京南站将完成一次华丽变身——由一座现代化的火车站,升级为一座现代化的交通枢纽。
这是一座集高铁、地铁、市郊铁路、公交、出租等各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包含的交通元素之多,在当今中国无出其右者,为铁路的出行方式乃至整个北京南城区域性交通体系带来深刻变革。这么多样的交通方式,不但为满足北京南站明年发送旅客1亿人次的目标做准备,更将成为全面融入城市交通体系的北京南部综合交通枢纽。
北京南站交通枢纽究竟什么样?多种交通元素融合在一起能带来哪些便利?记者日前到投运前的北京南站交通枢纽一探究竟。
立体交通成就“零距离换乘”
与传统火车站相比,北京南站最大的不同是将公交、地铁、出租、长途客运、小汽车等城市交通形式都整合进来,火车站因此成为多功能的超大型客运交通枢纽,旅客可以享受“零换乘”的便捷。
2008年8月重新开通运行的北京南站占地面积49.92万平方米。有“亚洲第一站”之称,也是迄今为止融合交通元素最多的交通枢纽。
这座庞大建筑地上两层,地下三层,从上到下依次为:地上二层高架候车层;地面站台层和列车到发层;地下一层换乘大厅;地下二层是即将通车的地铁4号线;地下三层则是地铁14号线。乘坐这两条地铁到北京南站,不用出车站就可以实现换乘,这也是国内第一个实现“零换乘”的火车站。据介绍,在4号线、14号线运营后,进出北京南站的旅客将有50%以上选乘地铁,这也将大大减轻南站周边的地面交通压力。
刚刚建成的北京南站北广场同样贯彻了立体交通的设计思想。
北广场分为地上一层,地下两层。一层白色的棚顶如一片巨大的叶片舒展开来,南侧连接着极具现代风格的北京南站主体建筑,向北侧弧形上翘,仿佛振翅欲飞。并非同一设计单位、也不是同时设计的北京南站和北广场,在风格上却实现了和谐统一。
北广场的地上一层为公交车落客区。旅客下车后,可以直接进入南站的北入口。而北广场地下二层则是北京南站的北出口,乘客出站后,乘坐滚梯到达北广场的地下一层,那里是公交车的接客区。这样的设计不但分流了进出北京南站的旅客,而且让驶入和驶出北广场的公交车也上下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