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新的城市中心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张洁教授提出:在轨道站点沿线是新城市中心的必要条件,但并非所有的轨道站点都能发展成城市中心。
城市中心的轨道分布,应该比较密集。“密集”是什么意思?首先,是地铁站相隔较近,到达方便。柯焕章指出,我们在区域内任何一个地方,向任何一个方向走去,如果在300米到500米以内,能找到地铁站,这就十分方便;退一步说,地铁站步行距离在500米到800米之间,也可以接受。如果超过一公里,就会带来不便。
现在,北京的轨道建设离这个水平还很远。柯焕章说: “地铁5号明年差不多建成,4号线可能晚一点。东单、西单南北大街建成,再加上长安街,这样的交通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等到地铁6、7号线全修起来,南北中轴路修好,这样的轨道交通基本能覆盖所有中心城区。”
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规划中两条以上轨道的交汇区域,因为其轨道密集程度高、人流量远远高出其他线路站点,最有成为新城市中心的可能。
新的城市中心除了要有轨道的支持,还需要本身的优良条件,比如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的立体格局,属于或临近某些大型商圈、商务区,区域人口稠密,配套设施完善等等。
从地产角度而言,轨道沿线的新城市中心土地价值的提升幅度是不可限量的;而反过来也可以说,如果轨道站点的上盖物业发展水平高,也会增强区域成为“新城市中心”的吸引力。尤其是功能完善,兼具地标意义和城市运营价值的综合体建筑,更是“新城市中心”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的城市中心,轨道交通只是提供一个支撑体系。它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人们为什么要去那儿,去这个‘中心’的目的是什么?”张洁如此说。一个体量庞大、具备办公、商务、餐饮、娱乐、购物等多种城市功能的综合体建筑,也许是人们踏上这条轨道的最好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