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永远快捷正点、永无风雨阻隔的交通工具。
地铁,加速区域城市化进程的站点,一条将社会财富向城市热点区域集中的金线。
地铁加物业模式地铁,则更是一个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的标志。无数实例证明,在国际城市规划中,地铁上盖物业已经成为发展潜力最大、实用程度最高、抗风险能力最强的城
市高效物业形式。而地铁上盖综合体,其辐射能力远远强于传统中心区物业……
地铁在延展,观念在改变
未来10年内,北京轨道交通将以每年40公里的速度增长;2008年,轨道交通里程将接近300公里;而到2020年,“北京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其中包括地铁、轻轨和市郊铁路。” 建设部规划设计顾问、北京CBD总规划师柯焕章如此展望。
高速发展的北京轨道交通,带动的不仅仅是北京综合交通网络的健全完善,它蜿蜒伸展的骨架,已经悄然改变着北京城千年不变的整体格局。“一线带动一片”,轨道如同贯通的血脉,给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养料,改变着所在区域的风景和价值。随之而来的,还有多个城市副中心的崛起,市区与京郊联系的加强,以及人们居住观念的革新……
构筑1000公里轨道交通网络
“国内外的经验都告诉我们,超大型城市,解决交通问题归根结底要靠轨道。”柯焕章如是说。
据柯焕章介绍:北京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提出过发展轨道交通的规划,改革开放以来,北京每次整体规划都会呼吁这个问题。但是,“一是由于资金问题,二是认识也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北京的轨道多年来一直发展比较慢。“尤其是环线,修了十年。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北京的轨道建设开始提速。继地铁13号线 和八通线通车之后,地铁4号线、5号线、10号线、奥运支线以及机场客运专线等工程陆续投入建设。目前,轨道建设在建规模相当于建国以来北京轨道交通建设的总和。
“2008年前,这几条线路建成以后,北京的轨道大约为270公里。与现在相比,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但还是不能满足需要。”柯焕章说。
“如果这个速度能保持下去,到2020年,轨道总长度达到1000公里,北京轨道交通网络基本框架形成。那时,我们轨道交通发展水平能基本赶上世界先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