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一个路人在地铁工地拍照,被铁道兵当场制止,不但曝光了他的胶卷,还把他带走了。而人们的好奇心总是演不住的。那时,八一湖被分片划给各个单位做游泳场。有个游泳场正好跟铁道兵部队相邻。有些年轻人“常找铁道兵‘套瓷’,想知道点儿修地铁的事。他们有时候也跟我们说点不要紧的,比如埋多深啊,过木樨地的时候,从河下走啊,当时听着挺新鲜。”后来,常常“套瓷”的几个女同志还跟铁道兵战士结婚了。
仍在进化
1965年开始修建的北京地铁1号线全长31公里,2号线全长23公里。一直到本世纪初,北京轨道交通建设仍停留于此。
到了90年代,北京机动车增长进入“快车道”,因此2003年年初和年底13号线、八通线分别开始载客。2008年,伴随着奥运的到来,5号线、8号线、10号线一期、机场线相继建成。和新线路建设同时到来的还有提速:2008年奥运会前,一号线由原来的高峰时段2分30秒缩小到2分15秒,二号线有现在的2分30秒缩小到2分。
2009年,北京地铁4号线、6号线、8号线二期、9号线、10号线二期、大兴线和亦庄线7条轨道交通线正在紧张施工,还将陆续开建7号线、14号线、房山线、西郊线、昌平线一期和15号线一期6条线,共将有13条线路同时在建。
而到2015年,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561公里,构建起“三环、四横、五纵、七放射”的骨架。中关村、金融街、北京西站、奥林匹克公园、商务中心区等繁华地区都将有多条地铁通过。昌平、顺义、门头沟、房山、通州、亦庄和大兴7个周边新城将各有一条轨道与市中心连接。
地铁改变城市
先是综穿市区,然后绕成环线,随后四通八达,连成网状。北京地铁,存在30年,改变了城市的气质。
20世纪70年代的北京地图上,不但没有现在的四环、五环,二、三环路当时都才各形成半环。而上世纪90 年代末开始,北京开始快速“环线扩张”,沿着中心区域向外“摊开”越来越多原本属于郊区的地域被纳入了城市的范畴,清河、北苑、酒仙桥、东坝、定福庄、垡头、南苑、丰台、石景山、西苑这些新扩张诞生的城市空间,被轨道交通附加了更高的价值。“通地铁了吗?有轻轨吗?”这是如今生活在北京的人们购房时经常咨询的问题。人们希望居住在地铁边儿,也用地铁的站点来规划自己脑海中的北京印象。
曾经坐公共汽车从城市西边颠簸两个小时才能到达,尘土飞扬,泥土满地的大型小区“天通苑”,在13号线开通后,迅速变样,成了宜居而交通便利的一个片区。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以及城市的扩张——北京也逐渐变成一个多中心的城市。而在地铁站附近,最容易成长起CBD、商贸中心、写字楼,慢慢将塑造成地铁沿线的繁华区。
大都市的地铁文化
《开往春天的地铁》这部电影,给地铁涂抹上一种年轻和浪漫的色彩。而它却非唯一用地铁来表现城市及人们生活的影片——韩国影片《触不到的恋人》中,两个人在地铁站相遇,他一往情深地凝望着她,她却挽着另一个男子跳上地铁,呼啸而去。日本影片《失乐园》中,地铁是男女主角幽会的场所。而在伦敦的地铁,列车滑动门的一次偶然开合,便构成了对于女主角海伦命运的两种假设。
此时,地铁中,匆匆的无数人来去,然而又充满无数可能。地铁幽深的轨道,一次次滑入黑暗又重归光明的感觉,都让人仿佛暂时离开日常的生活。因此地铁对很多人来说,仿如日常生活的一个出口,成为人与人相遇的最好场所。
地铁站中和车内的广告,也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亦是商家吸引眼球的重要场所。我们在地铁中,看到非洲的犀牛在绿色的大地奔跑、火烈鸟在温柔的夕阳下弯起脖子,非洲也许因此成为一下个旅行目的地。
而地铁经验,也给了大家共同的分享。比如,在地铁里遇到卖报纸的吆喝“刘德华死了” 几乎是每个北京人的都曾经遇到过的。在一笑的同时,这也成为地铁文化的一部分。
也许更多的人,不会在地铁上发生一段爱情,但必曾有着和爱人一起乘坐地铁的经历。不曾在地铁上惊魂,但会在乘坐地铁的时候,静一下心,地铁不仅是我们生活中的冰冷载体,而是一个充满着丰富符号和想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