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理念起源于法国巴黎。二战后,法国采取了鼓励私人交通发展的政策,私家车急剧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初,巴黎城市交通几近瘫痪。从60年代开始,法国政府开始重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目前巴黎已成为法国乃至发展公交事业的典范。总结起来,巴黎、伦敦、纽约、东京等世界各国大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基本经验有以下几条:
一、公交路权优先
城市公共交通是适用于所有人的出行方式,“路权优先”实质上是市民优先,是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最好措施。国外普遍采取根据行人数量而非机动车数量分配城市空间的原则来分配交通资源。具体做法是设置公交专用车道、公交信号优先、单行道允许逆行、保护公交车道及停靠站、完善快速公交系统等,以此保证公共交通快捷、顺畅。这是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和吸引市民的关键。为了保证公交专用道不被占有,英国甚至采取在公交车头尾安装摄像头以拍照的方式。法国采取“严刑峻法”的办法,对普通违章停车的处罚是35欧元,而在公交车道上违章停车则会被处以135欧元的罚款。法国法律还规定,非特许车辆进入公交车道而与公交车发生交通事故的,不管该事故的实际责任在哪一方,非特许车辆司机都要对此类事故负全责。
二、加大政府对公共交通的财政投入
国外普遍认识到城市公共交通定位是社会公益事业,是城市政府应该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发展公共交通的责任主要在政府,必须将城市公共交通视为政府责任并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具体做法是:1、立法保障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和投入数量,如德国联邦政府制定《乡镇社区交通资助法》和《区域化法》两部法律明确了联邦政府推行公交优先的政策、公交建设的投资数额和联邦公交建设投资的分配和使用;2、将公交补贴纳入财政预算,制定政府购买服务的具体政策。如英国2005年预算数量是8亿英镑,用途包括三方面:一是特定线路的运营,用招投标方式选择运营企业经营公益线路和冷僻线路,并从地方政府获得运营经费;二是乡村公交扶持计划,鼓励地方政府在乡村开辟新线路;三是城市公交扶持计划。3、对交通系统持续进行大量投资,全面提升现代交通系统的性能。通过加大对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
三、完善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化投入
西方国家自上世纪70年代末期兴起的公用事业民营化运动波及到公共交通领域,其基本思路是运用市场机制实现政府主导的以人为本理念。这涉及到三方面问题:1、放开公交市场,完善市场结构,形成有序竞争,推动运营企业降低成本;2、通过限制运营企业的价格、资本利润率或其他政府管制措施来保证低票价,维持公交的公益性;3、对限价以及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造成的损失进行财政补贴,企业从政府获得的补贴经费占到企业总营业收入的30%-70%。
四、发展轨道交通,构建大交通体系
纽约、莫斯科、香港等城市将公交优先发展的重点放在城市轨道上。以香港为例,不到30年时间,轨道总里程超过200公里,由两家公司运营,日载客约400万人次。2002年以来,香港每年至少1条铁路建成通车,预计到2016年轨道交通的分担率将达到70%。世界各国大城市普遍建成集城市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出租车、长途客车、铁路、海关口岸为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