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在莫斯科小住两个月,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而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乘坐倍受世人称赞的莫斯科地铁了。
记得第一次乘地铁是前往位于革命路2号的列宁博物馆。从住处步行两分钟就看到建筑物上一个大大的“M”。.略通俄文的同伴告诉我:“这是俄文Mempo(米特罗)的第一个字母,地铁站的标志”。进入地铁看到的是旋转不停的扶手电梯,富丽堂皇的照明装置,地下宫殿般的大理石车站,四通八达的地铁线路……令人惊叹的莫斯科地铁!
出入地铁,如入迷宫,目不暇接。我和同伴手持地铁图,对着提示牌,一字一抬头寻找方位。这时,一位十来岁的俄罗斯小姑娘走过来问我们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需不需要帮助。当得知我们要去的地方后爽快地说:“达娃依”(即跟我走)。她带我们换了三次车,一直送到列宁博物馆地铁站。我们连声道谢,她腼腆地说了声:“达斯维大尼亚”(再见),便蹦蹦跳跳奔向返程的列车。同伴笑着对我说:“在莫斯科不必担心找不到要去的地方或回家的路,因为热情而善良的莫斯科人不会使有缘而至的外国朋友扫兴而归。”
我喜欢乘地铁,因为它清洁、方便、文明。这里没有人抽烟,乱扔东西,空气清新;一次投币可以跑遍全城,只要不出地铁口,可以换乘十多条线路中任何一条,可以在一百多个站台中任何一个站台上下车;地铁内秩序井然,扶手电梯上人们习惯地让出一条道,让性急的或有急事的人先走,你不必为赶上某趟列车紧追快跑,因为每隔几十秒钟就会有一趟列车呼啸而至。在时速九十公里的列车上,人们静静地看书报、打毛衣或小声交谈。有老人或孕妇上车,会有几个人同时让座。常常可以听到“斯巴塞巴”(谢谢),也常听到撞人的人和被撞的人同时说:“伊兹维尼杰(对不起)”。一次,一位白发红唇、衣冠楚楚的老年妇女下车时无意中碰到我的肩膀,她立即歉意地说:“伊兹维尼杰,普拉斯季杰(对不起,请原谅)”。步出车厢,在车门将关的瞬间,她转过身来十分友好地说:“普拉斯季杰,伊有拉斯(再次请你原谅)”。事情过去了很长时间,我还常常想起这位身穿红风衣、面带微笑的俄罗斯老太太。
在莫斯科乘地铁是一种艺术享受。地铁极深,在列宁体育广场站,我数了一下将客人接或送出地铁的扶手电梯是434级;从十月站到高尔基公园站是从又宽又深的莫斯科河河底穿过的,其工程的宏大可想而知。我经常去乘坐一条环线地铁,它有十五个站台,展示着前苏联十五个加盟共和国各具特色的雕塑,壁画彩绘,每个站台都可与艺术殿堂媲美,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有古朴的民风习俗,有拼搏中的英勇奋进,有辉煌至极的璀璨,有沉重悠远的思索……
始建于1935年的莫斯科地铁内蕴丰富,如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永远散发着古典文雅的魅力,每次用心观察,慢慢体会,总会有所思、所悟、所得。 (徐州侨联推荐 作者:周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