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暴雨淹城,是天灾还是人祸? >>暴雨围城 >>
 
最近1月14城现内涝 多数为经济发达地区

时间:2011-07-19  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温如军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最近一个月以来,武汉、重庆、长沙、南京等地接连遭受大到暴雨侵袭,使得多座城市变为“水乡”,成了“积水潭”。

据记者统计,一个月以来,已有14个城市遭受内涝困扰,另据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几天,淮河流域还将出现阶段性强降雨天气,局部地区降雨量将偏多两倍以上。这意味着我国城市防洪排涝系统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受到严峻考验。

专家指出,被淹的城市,大部分是经济较为发达地区,“暴雨袭来,积水严重,交通瘫痪,人们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这基本是暴雨经过的城市最为直接的描述。

专家认为,从城市建设的角度来说,城市内涝说明城市排水管网“欠账太多”,现在该到还的时候了。

城市被淹——网友调侃女性择偶找有船的

据记者统计,因排水不畅出现内涝的城市至少有14个。

6月12日到13日,湖北咸宁下大暴雨,这一消息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但作为湖北省会的武汉被淹后,大家的关注点一下就集中在暴雨淹城上来,一时间,微博上的文字、照片、视频竞相传播,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也相继进行了报道。

紧接着重庆、南京、长沙、成都等地被淹,特别是被认为建有中国最好城市排水系统的山东青岛出现内涝后,网友们开始质疑这些城市的建设问题,并相继在网上调侃。

网名"梦馨儿"的微博写道:"我居然在成都,在人民南路看到了海的浪花。每个过海的人都是兴奋地尖叫着,无限惊奇。""成都牙尖帮"写道:"据说慕容雪村老师出新书了--成都,今夜请将我淹没。"

女性的择偶标准已经变成了"有车有房还要有船",网友戏称,在一片汪洋之中,有船的帅哥才是抢手货。

江阴和成都超过了200毫米

时间短、降雨量大成为今年"暴雨年"最明显的特点。我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

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00毫米为"大暴雨";200 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武汉在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内,就降下相当于今年150天降水量之和的40%。重庆部分地区的最大雨量达182.7毫米。古城扬州5小时内降水量达101毫米,路段积水严重,最深处达70厘米左右,交通也一度处于瘫痪状态。

记者统计发现,在这14个城市中,有5个城市的降水量超过了100毫米,特别是江苏江阴和四川成都降雨量都超过了200毫米,8个城市的降水量超过了50毫米,只有济南市区降水量没超50毫米。

1毫米的降水量约等于向每亩地浇了650公斤水,也就是说,江阴和成都的这些降水相当于往一亩地里泼进了135吨左右的水,这些水完全足够城市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用水了。

城市越大在重大灾害前越脆弱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规划研究室主任李红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可能是暴雨年,遇到过暴雨的城市基本都是在短时间内降雨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出现局部或大范围的地面积水,影响了交通和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城市功能越来越强大,人员越来越多,使得城市在突发性的重大自然灾害面前越来越脆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副主任杨宏山这样认为,"抛开城市硬件设施,在各地暴雨中体现出了一些部门对预警信息判断不准确,'神经系统'不够敏感,采取措施不到位。"

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暴雨暴露出国内大型城市在公共交通、城市设施管理等方面的漏洞很大,一些公共管理部门表现出了被动应对的状态。

市民现在开车不愿意蹚水了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周玉文介绍,我国的排水管网当初的设计基本属于"一年一遇"的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这主要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以前,国家一穷二白,这方面的投资都是一些大项目,原来是政府投钱,政府当初又没有多少钱,所以每个城市的防暴雨水平都不高。"

另外,现在的生活方式变了,原来设计排水管网的时候都骑自行车、穿雨鞋,蹚蹚水没什么事。现在不一样了,都开小车,路上的积水超过30厘米就有可能将小车熄火了。

部分路段下暴雨时可专门排水

周玉文认为,目前靠修复地下排水管网的方法解决城市内涝的可能几乎为零。"原因是地下管道不光是排水管道,还有污水、燃气、电力等,马路下面的管道都排好了,现在把其中一个的尺寸变大显然行不通,原先谁挨着谁、离多远都设计好了。"

周玉文认为当务之急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现有的管网进行评估,要知道它到底能排多少。另外,他给记者分析国外的一些经验。

他说:"国外有的国家是利用一个城市的地形,在城市道路里挑一部分道路出来,暴雨时不走车了,专门排水,洪涝过了,就恢复正常通行。这个经验也值得我们国家借鉴。"

其实,早在2007年全国人大就通过了《城乡规划法》,对城市防涝标准都做出规定。"虽然也有这方面的规定,但在正常的情况下,建设跟不上。"李红玉坦言。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最近1月14城现内涝 多数为经济发达地区 的资料
· 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 [2013-08-15]
· 24个省会规划新城 总面积超4600平方公里 [2013-08-15]
· 时事评论:中国不宜建大量小型工业城市 [2013-08-15]
· 中小城镇建设难题:把好气象灾害防御关 [2013-08-15]
· 勿“挡海”不“遮山”如此城市规划很人性 [2013-08-15]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