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首届中国城市“公交周及无车日活动”在国内108个城市同时举行。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等城市均宣告加入这一活动,并将正式签署“无车日”承诺书。作为承诺的一部分,活动期间,城市政府领导必须带头参与活动,带头乘坐公共交通、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班;各承诺城市应至少实施一项新的注重实效的绿色交通措施;切实改善公共交通状况。
建设部于去年底向全国发出开展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倡议,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有108个城市签署了承诺。为了响应这一号召,在 9月22日 国际无车日这天,108个城市同时举行“公交周及无车日活动”,减少车辆出行。据了解,无车日活动得到了参与城市官员及市民的积极响应,沈阳市一对新人弃车走进婚姻殿堂;一些地方官员放弃公车,坐上了公交。武汉市民出行速度得到改善;合肥空气质量有所改观……这些,都是“无车”带来的“功效”。
面对响应如潮的城市无车日,说明市民早已被现代化交通工具汽车所困扰,交通堵塞、汽车噪音、空气污染让市民不堪其扰,能够有一个通畅的交通、安静的环境、良好的空气质量,无疑是市民梦寐以求的生活。而国际无车日倡导的无车活动,恰恰迎合了市民的心理,得到积极响应也就成为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把国际“无车日”当作一个节日来过,那么,节日的新鲜感一过,交通堵塞依旧、噪声污染依旧、空气质量下滑依旧。
其实,无车日主要针对的是私家车和公务用车者,对于更多的普通百姓来说,因为没有能力购买私车,更没有权力乘坐公车,可能天天都是无车日。而对于拥有私家车者及政府官员,因为习惯了驾车或乘坐公车,所以无车日就具有“新鲜感”。一些所谓的官员放弃公车做公交成为新闻,就是无车日“秀”出的结果。官员们其实是把“无车日”当作是自己的“休闲日”,他们一年来难得做上一回公交,所以,无车日里乘坐公交,权当是“体验”一下生活,弄不好还能上当地媒体头条,何乐不为?
无车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交通资源利用效率、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人们的出行难,也是为了做好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但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无车日仅占一天,比例太小,其作用和效果都令人怀疑。而一些城市,无车日成为地方官员“走秀”的舞台,除了媒体大肆渲染报道官员带头乘坐公交以外,做秀过后,什么都没有留下,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
显然,“无车日”的无车活动,让城市交通出行、空气质量以及节约能源等方面都得到了改观,如果我们能够把无车日活动继续深入下去,比如将无车日活动延续成为无车周活动,然后每月都能够搞一次“无车周”,再扩大到 “无车月”,效果无疑会更好。如果能让“绿色出行”成为国人认可的交通理念,我们的城市交通、环境质量无疑就会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