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制度改革成功关键在于处理好“八件衣服”
【杨澜语】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会有户籍登记的制度,但是像中国这样在户籍上捆绑了住房、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等诸多社会公共政策的国家还是为数不多的,这也引发了许多的社会问题,每年到春节时候多达两亿人口的惊心动魄的大迁徙就是二元体制下城乡差别的佐证。一个人只要出生在农村,他享受的福利和人生的机会就与城里人有着天壤之别,这显然是不公平的,但是仅仅靠追求公平的理想并不能够一下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户籍制度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成为中国制度改革的老大难问题。
画外音 户籍,《辞海》里的解释是,登记居民住户的册集。从古到今,我国的户籍都是由政府部门设计制定的,因此,户籍也是个法定名称。户籍,是居民户口的法律凭证。没有履行户口登记的,就不能认定为有户口。户口簿上所覆盖的每一个信息,不仅仅是一个中国人的身份证明,还左右着这些在迁徙中求生存、求发展的人们一生的命运。使户籍的作用不再如此扭曲,一些大中城市近年来也曾经推行过户籍制度改革,但由于城市配套设施,尤其是教育资源紧张,很多城市的户籍改革实际上遭遇了很大挫折。
杨澜:实际上各个大中城市也先后推出过一些这种户籍解决的方案,有些动静大一点,有些动静小一点,有些是涂脂抹粉的,有些是过场作秀的,那也有些城市尝试了,但并不成功,比如说媒体经常举像郑州、石家庄一些例子,突然农民工拥进来连那个学校都不够给这些孩子,所以后来又好像不了了之,或者是搁浅在那里。那么重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方案,敢于一开始就夸下这么大的海口?
黄奇帆:你这个问题说的切中要害,户籍制度改革呢,要把农村的保障和城市的保障这两方面稳妥地办好,才能真正搞好,我也分析了过去十年,各地都有一些户籍制度改革的动议,但是真正把这“五个保障”和农村的“三个保障”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的,直接在这个上面打攻坚战,形成工作方案的真是不多,大家有时候是说户籍制度跟居住证相结合,然后搞了居住证废除户籍制度……但事实上这是掩耳盗铃,是一个鸵鸟症。
因为你说你给了大家居住证,你敢说那么些农民工都有五大保障,或者你有一个办法,户籍制度中任何保障都不再给了,你就取消你的保障环节中要求有户籍这一条,你只要敢说这个话,也是个措施,但是事实上大家这个两头都不碰,然后呢搞了些五花八门的绕辞令。就是说面对一个堡垒,不是对这个堡垒的困难去攻坚,而是绕道走,然后巧立名目弄一些什么方案,吸引眼球。
杨澜:其实你最终还是要回到这儿把这个堡垒解决掉的。
黄奇帆:比如说大家说这是学美国,美国有居住证,但是美国几百年就没有户籍制度,美国从来没有把它的保障体系跟它的户籍制度有什么一个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