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户口本,割裂城乡数十年,户籍制度为何如此难以破解?权益、福利、土地,各该何去何从?且看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庆样本”———10年转户1000万人。
【杨澜语】
最近重庆市在做的一件事情,引起了全国的高度关注,甚至可以说是引起了轰动,那就是从8月1日开始实施的重庆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目标是在10年内让1000万农民转户进城。
中国的户籍制度因为弊端重重广受诟病,在过去的若干年当中,一些城市也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是往往也因为其复杂性不了了之。所以这一次重庆市的大动作就被许多的媒体称为是户籍改革的破冰之旅,它的成功与否对于全国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到底是夸下海口还是胸有成竹,对此举措出台的前前后后,《杨澜访谈录》专访了重庆市市长黄奇帆。
画外音 2010年7月28日,重庆召开全市户籍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宣布正式启动全市的户籍改革。按照《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意见》,今明两年,重庆将有338万农村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到2020年,实现累计1000万农民转户进城,约占现有农村人口的一半。8月1日,重庆市公安局807个派出所,均已设置户口农转城办理的专门窗口或平台,第一位农民成功转户进城。
户籍制度改革究竟为了什么
杨澜:黄市长,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访问。最近重庆在做的一件事情,可以说在全国引起相当大的关注,这就是8月1号开始实施的重庆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居民转户实施办法。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从8月1号实施到今天采访,两周左右的时间反响怎么样?
黄奇帆:我们这个方案出来以后,应该说是引起了全国巨大的反响。重庆本地的农民工很高兴,因为他们很多都是在城里工作了5年,甚至10年以上的,迫切希望真正成为城市一员。然后理论界、经济界、社会各界也都有反响。
画外音 虽然媒体和社会各界对重庆市户籍改革的这次大动作反响多为正面,许多人竖起大拇指称赞。但是,据重庆当地报纸报道,真正到派出所来办理农转城的农民,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人头攒动、排长龙的热闹场面。
杨澜:实施到现在,从农民工的角度,他们的反响热烈吗?我听说有的区只有十几个人去申请?为什么会这样?
黄奇帆:并不是媒体一报道所有人都知道了。我们首先是要培训户籍警,因为上万个户籍警要掌握政策,然后要培训企业,企业的工会、企业的经理,因为农民工在几万个企业里工作,如果企业的负责层面、经理层面或者工会层面都不知道,也是不行的。
所以我们是三个平台在推进这项工作,首先是与千家万户相关联的户籍警平台,派出所的平台。第二是与所有农民工工作有联系的单位平台。第三个才是农民工的家庭平台。家庭平台,脚长手快的信息灵敏的当然有那么几千人已经成了第一批转户的。在这个意义上,其实我们的速度还是非常快的,我们的指挥部和下面的工作人员只有500多人,这500多人,我估计这半年一年,别的事不干了,就干这活。因为大量的培训、大量的沟通、大量的宣传,还有大量的问题解答。你不能设想,几百万人都拥过来,排队都排不过来了,搞得反而乱糟糟的。我们现在的做法是一大批一大批的,不要蜂拥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