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市镇区划调整不能一刀切,市镇设置模式应坚持点面结合双域型全方位推进原则:对经济实力强、人口聚集规模大、城镇化水平高的特大型乡镇采取点状的切块设市模式,其中,要处理好市区与原辖域内其它地区的关系,并注意给市区留有足够的郊区范围,以适应城市的继续发展;对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阔、经济发展潜力较大、城市化水平较高、中心城镇规模较大、城乡差距较小、非农业人口比重较高的县,采取面状的整县设市模式,如有的地方县包围市,县市关系密切,应该考虑市县整合,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重复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对于市县相距较远且联系不密切的,则不宜将县改为市辖区,否则阻碍经济社会发展。
专家特别指出的是,在进行市辖区等城镇体制变革的同时,也需高度重视城市群内部市镇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促进都市区管理职能向城乡地域范围的全覆盖。
在我国沿海发达城市密集区,经济体制相对灵活、区位优势明显,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十分紧密,已逐渐形成大都市区的格局,进行必要的局部行政区划调整,可以进一步加速城市化,促进大都市区的形成。与此同时,大都市区内部市辖区数量多、规模小的矛盾也日渐凸显,此时,应着手进行以“功能整合”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市辖区的行政区划调整,促进都市区管理职能向城乡地域范围的全覆盖,整合行政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在这方面我们已有一些经验,今后应加大工作力度。如:2000年上海市合并黄浦区和南市区,成立了新的黄浦区;2003年福建省撤销厦门市鼓浪屿区和开元区,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厦门市思明区管辖;2009年5月,撤销上海市南汇区,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上海市浦东新区;同年11月,天津市撤销塘沽、汉沽、大港区现行建制,建立滨海新区行政区等,这些举措,都将加大区域资源的整合力度,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优化总体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