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2.5亿进城务工的农民工,1.9万个小城镇,46%的城市化水平,这一组数字显示:中国正处于高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中。
规划先行 完善城镇形态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副秘书长黄庆勇说:“政府投入应向中小城镇倾斜,大力加强县城和中心镇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并且强化城镇规划的权威性和持续性。”
“我们提的城镇化建立在中小城市和中心镇的发展上,符合目前的国情。”黄庆勇委员表示,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应当通过合理的规划,逐步将一批中心县城、镇发展成为人口集中、产业集中、资源集约的现代化宜居小城市。
黄庆勇委员说,对整个广东省而言,珠三角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80%、但东西两翼的城镇化水平还是偏低,差距相当大。要实现全省甚至全国的协调发展、加速发展进程,必须强化城镇规划的连续性和权威性:“如果有可能,还应规划至每一个镇、每一个村。”
有了合理的规划才会有完善的城镇形态,才能吸引资金和项目。用黄庆勇委员的话来说,就是“基础设施建设跟上了,路通了,园区规划好了,基本条件具备了,才能吸引项目和企业入驻,才能真正带动社会资源。”
适度集中 优先发展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副市长刘家强说:“工业化应该成为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推动力量,带动城镇和二、三产业发展,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条件。”
“城镇化将改变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而进一步改变农民的消费习惯,对经济结构调整意义重大。”刘家强委员说,“相对于中心城市来说,小城镇的建设更加重要。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向集中居住区集中。”刘家强委员说,成都市通过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走上了一条集约、集群发展道路,以工业化作为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推动力量,带动城镇和二、三产业发展,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