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年间,从30余平方公里扩展到46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遂宁长大了!从40万到48.5万的中心城区人口,蜀中人对城市生活的渴望已成为一种现实。
的确,城市是高品质生活的载体。向往城市生活,是人们的梦想。城镇化,就在人们梦想的演绎中起航。
如何实现城镇化,仅仅是把农村户籍变为城市居民户籍就实现了城镇化?仅仅是户籍上的城市人就享受到了梦寐以求的城市高品质生活?画饼充饥的故事告诉我们:脱离物质基础难以生存;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就是极度贫血的躯壳,没有生命力。
发展城市,推进城镇化,不仅仅是消除以户籍类别为标志的城乡二元结构,更应该同时消除城乡经济的二元结构,应该加快支撑城市大厦的城市经济发展,推进作为支柱产业的工业进程。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东部发达地区的事实同样告诉我们:发展工业是首要任务,是城市化进程的首要环节和重要条件;先通过工业吸收农业人口,人口的集中使城市化率得到提高;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集中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之后,工业和农业劳动力再向第三产业流动。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发动机。没有工业化,城市人口如何就业,消费如何拉动,城市政府财政如何支撑?推进遂宁城镇化,就必须义无反顾地加速工业化进程。同发达地区比较,在加速工业化中推进城镇化,遂宁还有很长一段崎岖的路要走;在推进城镇化中加速工业化,遂宁实现路径的选择和制度政策的保障必须采取弯道超越。
世界各国的城镇化经验表明,在现代建设进程中,城镇化率往往超过工业化率。早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工业化率为16%,城镇化率高达26%;到二十世纪四十年,其工业化率为30.3%时,城镇化率则为56%。发展中国家在人均GNP超过300美元后,城镇化发展都很快,往往都超过工业化率,但遂宁2009年工业化率达到40.4%,城镇化率才38.4%,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大体一致。城镇化水平明显偏低,发展滞后,这就说明遂宁城镇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有限,也说明了遂宁经济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中,带动社会结构实现同步转变的能力较弱,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缺乏协调性。大量人口集中在农村,不仅会阻碍社会总需求的扩大,还会固化和加剧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严重制约经济顺利进入新的成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