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的林先生现在早上7时起床,一拧水龙头洗脸刷牙,打开天然气点火做饭,刷一下卡坐公交车上班,不慌不忙的。“过去早上5点起床,烧煤炉,排队打水,抢占厕所,骑自行车赶路,还没上班就已经累死了。”林先生说,“现在每天能让我足足多睡两个小时。”
新经济增长极
城市群,绝对是城镇化值得一提的大手笔。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引领的传统三大城市群用不足3%的国土面积,聚集了中国14%的人口,创造了42%的国内生产总值,吸引了79%的外来投资,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在,城市群不断成形,逐步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极,带动中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新的川渝城市群,除了成都、重庆两座城市外,还包括雅安、德阳、江津、合川等中等城市。2007年,区域内GDP达到1.24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5%,有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新的国家级经济增长极。
难怪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世纪之初就曾断言,“中国的城市化”将是21世纪影响人类进程最主要的两件大事之一。
目前城镇化发展仍然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是已经出现逐步向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转变。
2006年,国家在“十一五”规划里也明确提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目前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的实施,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武汉城市群、关中城市群等一个个城市群不断壮大,为中国经济新的飞跃,发挥引擎作用。
统筹城乡需发力
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许多问题也暴露出来。一方面,大量农村人口弃置耕地,涌进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城市部分人口却下岗失业;一方面,“农业户口”转不了“非农业户口”,但另一方面,城市居住人口数量远远超出了城市的基础设施承载数量,给城市的资源、环境等造成巨大压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单菁菁博士说:“由于不相适宜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建设用地管制政策,工业聚集地产业增长和就业人口增长的同时,就业人口的家庭居住并没有同步城市化,导致城市化相对滞后于工业化。”
单菁菁说:“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和综合竞争力;如何推进发达城市产业升级,加快区域产业转移;如何推动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统筹和一体化发展等都是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让长期在城市中工作、生活的农民工在城市定居,使其成为真正的市民,融入到城市中,还需要各级政府在体制上作出突破,消除城镇化体制障碍。”王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