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哪些障碍?
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
●发展导向偏差
我们城镇化的本质,应该说是要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这样就去追求建大广场、大马路、会展中心,在这样的理念的主导下,很多中小城市没有考虑到当地的发展是在什么阶段,脱离了发展阶段的实际水平,盲目地攀比大城市和上级城市的建设规模,这样一来,大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许多只有十几万人口的小城市,动辄建很多大广场,带来的后果就是提高了农民进入城镇的门槛,拉大了城乡的差距,使农民进城就业的成本大幅度上升,这样对于城镇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财权事权不对称
我们国家实行所谓等级化的城镇管理模式,这个行政管理体制是等级化的,所以财政收入是自下而上地上缴,而行政是自下而上地分开,这样行政级别比较低的城镇获取行政资源的能力不够,吸纳城镇人口增长的责任,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公共服务能力就不足,在我国2008年财政收入以前比较强的镇,它们平均的财政收入在2008年是5.08亿元,但是这些镇平均财政支出只有2.5亿元,它提供的多,但是支出得很少,这就严重制约了这个城镇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滞后
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是一个亟待讨论和有巨大潜力的投资领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数据显示,到2009年一季度末,全国有167个所谓已经实施了、但是这个城市却没有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有80%的县城也没有建成污水处理厂。
对于广大中小城镇来说,基础设施的水平就更加落后了,全国有28%的镇还没有集中供水,63%的镇还没有垃圾处理站,这个就说明基础设施水平太差了。正是因为基础设施水平差,所以它的投资潜力比较大。
●区域不平衡
因为地域大,再加上行政体制上的一些问题,所以中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许多东部地区小城市的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甚至要超过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
如何避免进入误区?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
在城镇化投资当中最大的问题是,你修了路有没有车来跑?你修了剧场都没有人来看戏?你修了足球场有没有比赛?
现在很多人说投资太高有危险,到底有什么危险?你投了以后后来没有多少绩效,投的时候是GDP,(但没有人气)GDP就下去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哪个地方能够相对旺起来,在里面有更高的收入。哪些在中心城区,哪些在活跃的城镇,除了其他的位置布局以外,非常重要的就是软件,怎么招呼人,我们这方面的学问没有引起很多城镇决策者的注意。(以)香港中环(为例),香港人的平均收入是45000港元,你到中环看,大楼中间很多小市场、小商业、小买卖,我们现在很多(城市),包括小城镇里面的小买卖太少,很好看,好参观,但是得不到有效的服务,这个是很大的问题。二是香港保姆就有20万人,如果一个大城市光有有钱人,谁给他们服务?服务的人怎么生活?保姆生病到哪里看病,如果城市不是有高、中、低端,这样的城市只是好看,我们中国现在硬件的进步超出我们的想象,但是集聚的人气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