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城市化全面加速的今天出现了一个困扰众多城市政府的难题:许多原来的农村,在城市化进程中迅速完成了其非农化转变,但是这种转变并没有使这些村落社区顺利融入城市,而是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演变成了城市中最难以彻底城市化的区域,即形成了“城中村”,这些村落在其城市化链条的最后一环上陷入了困境。城中村的困境集中反映了我国农村城市化中的各种深层矛盾,深入研究“城中村”问题,探索“城中村”转型发展的出路,对于研究农村城市化、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自1999年始,郑庆昌教授等研究所主要人员就一直关注并不断深入开展了城中村转型发展的系列研究和实践。从“厦门马垅村集体资产改制方案”、“马垅村社区建设方案”(厦门湖里区委托课题,2001年提交厦门湖里区作为试点单位方案,同时作为福州市政协的重要议案材料),到“城中村转型发展研究”(福建省社科研究“十五”规划第一期项目),到“城中村”转型发展与我省城镇化道路问题研究(省社科十五规划第二期项目),继而又以厦门市海沧区为典型坐标开展了“海沧十一五农村城市化”的专项研究和规划……
通过省内外调研,并结合省内试点村的长期跟踪研究,研究人员从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根本出发,分析了城中村产生的原因和制约转型发展的关键,提出了推进城中村转型发展的对策。特别是有关城中村集体资产处置的问题,研究人员结合试点村重点开展了实践探索和研究总结。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相继在《中国城市化》、《福建论坛》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
主要观点:
1、城中村的出现和存在,从根本上说是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有关。
2、城中村转型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城中村真正融入城市,要实现四化:即物质形态的城市化(改变城中村目前建设上的混乱状况,按城市的规划进行建设);经济形态的城市化(农村经济形态向城市经济形态转变);社会管理形态的城市化(村委会向社区居委会转变);人的城市化(农民向市民转变)。
3、城中村改造实质上是政府、村民、村组织、新的社区居委会、新社区成员等各方面的利益调整问题,是一个责权利重组的过程。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保证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物质形态的城市化和社会管理形态的城市化),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更重要的任务。从村民的角度来看,他们最直接关心的则是保证其经济利益不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