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没有哪个城市有资格同它相比,没有哪个城市敢与它争锋。这座千年古城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历史的荣耀非它莫属。因为北京蕴藏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最深厚,承载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最厚重,折射的中华民族文化光辉最耀眼,弘扬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最大气,呈现的中华民族文化形式最堂皇。它的城市文化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大文化观,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之所系,脉之所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所以从认识上说,北京构建城市主题文化,不能局限于北京城市这个层面,而应该从中华民族大文化观的层面上全面审视。
北京:现代化的进程与太多的遗憾
一位学者在《城记》一书中这样写到:“古都留给我们的遗憾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座伟大的城市既象征着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聪明和智慧,又在很大程度上见证了它们的愚昧与无知。就在那短短的几十年间,先是由权力意志对古都强制实施了‘旧貌换新颜’的手术,接踵而至的便是‘商业乘着金钱的浪潮汹涌而来’。从挖掉那条举世闻名的城墙,拆除那些精美绝伦的牌楼和城楼开始,一直到推土机无情地铲除古老的戏院、文化名人故居、以及朴实无华的四合院。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会被人视之为无尚瑰宝的文化遗产,就这样烟消云散,毁于一旦。梁思成先生说过的‘一旦错误,百年难改,居民将受害无穷’的预言亦不幸而言中。”寥寥数语,勾画出了北京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令人震惊的文化灾难。其实,北京拆掉的不止是这些,北京拆掉的是城市文化的根,城市文化的脉,城市文化的魂。
痛定思痛,人们不禁发问:难道我们的城市文化只能求助于书中保护吗?难道我们的城市现代化必须以破坏城市的历史为代价吗?难道我们的城市只有割舍自己的城市主题文化,通过一种另类文化来体现我们的城市文化吗?难道我们的城市只有建造超高大楼,才能代表首都的气派吗?在世界首都城市中,我们都可以找到很好的榜样加以借鉴。巴黎是法国的首都,完整的老城保护,并没有失去首都的庄严和气派,相反更加重了巴黎老城的文化魅力。文艺复兴的光芒至今魅力四射,美仑美奂,无与伦比,让任何一座现代化城市相形见绌,自
叹佛如。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城市文化之根,文化之脉,文化之魂,至今在塞纳河中流淌,在巴黎圣母院的钟声中回荡,在埃菲尔铁塔上闪烁,在香榭丽舍大街徘徊,在凯旋门前炫耀。美国首都华盛顿按道理应该是世界上高楼林立的城市,而恰恰相反,华盛顿选择了田园城市的建筑风格,整个城市建设不得超过六层楼高,城市变成了一个真正的花园城市,整个城市都被绿树环绕着,一个宁静的首都,一个不善张扬的首都,一个善于思考的首都,呈现在世人面前,但它没有失去美利坚首都的庄严和凝重,大气和磅礴。如果北京能够从这两个首都上吸取一些建设上的经验,如果我们在建国初期听一听梁思成先生的意见,如果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听一听贝聿铭先生的意见,北京就不会发展到现在中不中、西不西的样子,古城不古城,现代不现代的样子。一位哲人说过:“一座代表民族文化的大厦一旦坍塌,城市就变成了一座空壳和废墟。”这不是骇人听闻,这是真正的警世恒言,是有历史责任的忠告。
北京到底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城市主题文化呈现在世人面前,这对北京的城市发展太重要了。正因为北京这些年来缺乏鲜明的起主导作用的城市的主题文化,所以在文化观念上,传统文化日渐式微,另类文化渐成主流。一些人把优秀灿烂的民族文化当成了历史包袱,把国宝国粹当成了城市可有可无的旧古董,毫不吝惜地加以毁弃。城市建设文化印象模糊,线条扭曲,缺少方向感和归属感。人们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犹疑不定,不知所终。人们因为缺少城市主题文化营养和滋润,人心浮燥,精神混浊,在北京人身上很难找到像巴黎人那样浪漫的情怀和华盛顿人那样热烈奔放的心态。
北京城市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岔路口上,北京构建城市主题文化已经到了历史的关键时刻。如果决策正确,既可保留城市的主题文化,又可以把城市主题文化融入城市的经济、文化、旅游、教育、城市规划之中;否则,城市的主题文化就将迷失,北京就将成为一个靠现代符号和概念堆砌起来的城市,一个充满商业动机、好奇心态、猎奇心理、满世界找创意的城市,北京不再是一个体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释放中华民族文化光芒,承载中华历史文化血脉的城市。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北京从现在开始构建城市主题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进行一次系统的“寻根、理脉、塑魂”,不仅以往的损失得以补救,还将为未来北京的发展创造一个恢弘灿烂的前景。
主题:“千年古韵”英雄所见略同
北京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建筑学家、文化名人,为重新构建北京的城市主题文化纷纷向中央领导、北京市领导进言,希望北京能在新的历史时期构建出北京真正的城市主题文化。
最近北京系统工程学会召开了首都城市发展和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就城市历史文化所包含的主题文化意义,如何将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的规划设计、城市发展模式、城市文化品牌构建、城市战略定位融合在一起,进而构建出城市主题文化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中央电视台《今日关注》节目最近也邀请了国家故宫博物院院长等学者,就北京到底以什么样的城市特征呈现在世界面前进行了研讨。最后专家、学者一致提出“要把北京建设成以历史文化古都为特征的国际化都市”的观点。这个观点和上面专家、学者提出构建北京城市主题文化的观点是一致的。那么这个历史文化古都的主题又是以什么样形态出现的呢?这就需要北京构建一个以历史文化古都为特征和具有系统工程意义的城市主题文化。
作为城市主题文化的提出者,我们认为北京能够在现在这个时候提出构建城市主题文化,能够把构建城市主题文化提高到战略高度来加以认识,这对北京的长远发展将起到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北京这座举世闻名的古都来说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以笔者数年研究城市主题文化的经验,构建北京城市主题文化应该首先要挖掘、遴选、界定出城市的主题。
北京是中华民族文化信息储存、交融和对外传播最集中的地方。中华民族所有文化都集中体现在北京千年古都之中,形成一种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完整体系。比如,它的建筑风格集中华民族建筑风格于一身,江南的灵秀,中原的雅致,边塞的雄浑都水乳交融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皇家宫殿和皇家园林建筑风格,形成了中华民族标志性建筑群体,成为印记中华民族建筑特征的世界性符号。它的文化血脉源远流长,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像一条条涓涓的小溪从四面八方流向这里:《风、雅、颂》使古都充满了儒雅飘逸,昆曲、京剧让古都余音绕梁,文房四宝让古都墨香四溢,评书大鼓让古都神彩飞扬,唐装华服让古都雍容大度,满汉全席让古都名振四方,十大名曲让古都韵味无穷,国宝国粹让古都气宇轩昂,《红楼梦》《四库全书》让古都文苑生辉,儒家思想在这里得到升华,道家思想在这里得到释放,佛家思想在这里得到发扬。这一切使北京形成了以中华民族经典建筑艺术为载体、以中华民族经典文化为特征、以中华民族经典哲学思想为基础,一个流淌着中华古老文明的“千年古韵”的城市。所以北京的城市主题文化应该界定为“千年古韵城市主题文化”。千年古韵就是北京城市文化的根,城市文化的脉,城市文化的魂。
思路:六大举措打造新北京
北京构建千年古韵城市主题文化,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打造好一批以千年古韵为主题的文化精品力作。
现在,北京商业文化气氛过浓,而中华民族特色文化受到冷落。构建北京的城市主题文化,实际上就是构建北京的特色文化,打造以中华民族文化为根基的强势文化品牌,形成中华民族文化高地和世界级文化展示与交流平台,以此确立北京在世界上的文化地位。
北京蕴藏的传统优秀文化,都是有世界意义的文化瑰宝,只要经过稍加包装和打造,就可以成为世界级的文化品牌。重新打造《贵妃醉酒》等中国京剧剧目,使中国国粹成为沙士比亚戏剧那样的世界级戏剧品牌;重新打造《高山流水》等中国名曲,使中国民族乐曲成为贝多芬音乐那样的世界级音乐品牌;重新打造《春江花月夜》等民族舞剧,使中国传统舞剧成为《天鹅湖》那样的世界级舞剧品牌;重新打造唐诗宋词诗歌朗颂音乐会,使唐诗宋词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诗歌朗颂品牌。通过上述传统文化艺术打造,北京就不仅仅是以北京的传统文化姿态站在世界面前,而是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姿态站在世界面前。这些千年古韵的文化载体将释放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光芒。
可能有人会提出:这些传统的东方文化能反映出现代城市的精神吗?这大可不必担心。同样是古老和传统的艺术,爱尔兰的踢踏舞风靡世界;美国的乡村音乐成为现代时尚音乐;贝多芬、莫扎特的音乐一直是现代乐坛的主流音乐;莎士比亚的话剧让世界人们百看不厌。做为文化的属性,越有历史感,它的文化附加值就越高,文化穿透力就越强。
二、举办好一批以千年古韵为主题的大型国际文化活动。
北京可以举办一个千年古韵旅游皇帝(皇后)评选的大型国际旅游活动。通过这一活动,让国内外游客从观光旅游转变到体验旅游上来,从争当千年古韵旅游皇帝(皇后)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北京千年古韵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这一活动,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天坛、故宫旅游活动景点都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千年古韵的旅游强势品牌;通过这一活动,把全世界游客的目光都吸引到北京来,让北京旅游长火不衰。还可以再举办千年古韵国际艺术节,千年古韵时装节,千年古韵诗歌艺术节,千年古韵建筑博览会,千年古韵国宝世界巡回展,千年古韵书法绘画国际大赛,千年古韵美食节等一系列活动,以此把北京的千年古韵城市主题文化充分展示在世界面前。
三、建设好一批以千年古韵为主题的雕塑大道、雕塑广场。
现在北京的城市公共艺术视觉系统略显杂乱,一些广场、街道脱离了城市文脉,过于超前和抽象。北京应该把那些千年古韵的文化融入城市的广场、街道,以此提高古都的精、气、神,把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气质体现出来。
打造一条千年古韵国宝雕塑大道。即以故宫中的国宝为艺术原型打造千年古韵雕塑艺术大道,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打造一条千年古韵国粹京剧人物雕塑大道,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魅力;打造一条千年古韵民族文化雕塑大道,集中展示中华五十六个民族的精神图腾、精神意向、精神符号,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打造一个千年古韵文房四宝雕塑广场,体现出北京人寄托精神情趣的一个侧面;分别建造儒家、佛家和道家思想雕塑广场,使北京城市弥漫中国传统的哲学气质,充满传统哲学氛围。
通过以上千年古韵为主题的街道、广场打造,城市的人文品格,艺术气质,哲学思想就此提升起来,北京就会把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美伦美奂的艺术,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更加鲜明地体现出来。
四、建造好一批以千年古韵为主题的标志性建筑和标志性社区。
北京是一座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经典建筑风格的千年古都。其建筑以气派的皇家宫殿和皇家园林为代表,具有独特的东方审美艺术神韵和审美艺术造型。它那美伦美奂的雕梁画栋,飞檐拱柱,红墙绿瓦,玲山秀水,集中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文化内涵,构成了北京建筑的文化灵魂。
我国在建国初期,在建设北京十大建筑中,都能把这种建筑审美艺术元素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和北京的历史建筑形成了和谐的关系,既能体现历史审美,又能体现现代的风格。而在改革开放后,受商业利益驱动和外来文化影响,北京在城市建筑风格上开始偏离东方建筑艺术审美逻辑和规律,让一些和古老建筑风格相对峙的建筑充斥于古城之中,造成了城市建筑风格的激烈矛盾和冲突,严重地破坏了城市的审美环境,甚至达到了让人不能容忍的地步。
今天,我们要重新找回北京建筑文化灵魂,把这些中华民族最经典的建筑文化艺术元素融入城市的建筑之中去。建设一批与故宫、北海、天坛、颐和园、圆明园建筑风格相协调的大型文化设施、大型购物中心、五星级宾馆、写字楼、大型社区等,形成像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中国美术馆、香山饭店那样的标志性建筑和标志性社区。使北京的城市建筑既能体现传统文化精神,又能以现代意识对传统艺术文化进行全新演绎,最终把北京打造成传统建筑文化和现代建筑文化相互融合,传统建筑艺术元素和现代建筑艺术元素相互统一的现代版新北京。
五、开发好一批以传统工艺美术为载体的千年古韵系列旅游产品。
千年古韵城市主题文化博大精深,可开发的旅游产品何止成百上千。仅以故宫中存放的国宝、名人字画这些世界上最精美的艺术品为例,如果把它们复制出来,就是最具价值的艺术品。通过这些旅游产品的开发,既可以弘扬北京千年古韵城市主题文化,又可以给北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可谓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六、对北京城市进行千年古韵城市主题文化空间战略发展规划。
北京的城市规划一直在保护古都和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矛盾的进行着。在改革开放初期,以破坏古都为代价建设新北京的势力占了主流地位。随着一个个城建败笔的出现,保护古都,以传统建筑文化融合现代建筑文化建设北京的势力才渐占上风。现在,北京要按照千年古韵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制定新的城市空间战略发展规划,包括千年古韵文化区、旅游区、艺术区、商业区、标志性社区、教育区、历史保护区规划及千年古韵雕塑和色彩总体规划。通过这些规划,把北京建设成一个具有千年古韵文化功能、艺术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城市。而这些城市功能都将以中华民族文化做为平台,发挥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功能、艺术功能和经济功能。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打造,中华民族文化之脉就被梳理出来,中华民族文化之根就被提升出来,中华民族文化之魂就被塑造出来,北京就会依托中华民族文化大平台被推向世界。北京的这种历史机会不是哪个城市都可以获得的。北京要借助中华民族千年古韵的主题提升城市的品牌,以中华民族大文化的理念、方法和策略来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推销城市,把北京建成以历史古都为特征的国际化大都市。
中国国际城市主题文化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