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中欧的德国,生长着茂密的黑松林,一望无际,郁郁葱葱,是各种动物的家园,也是游人们的天堂。但是在80年代初,德国西部的黑松林突然开始莫名其妙的大片死亡,当地的人们一筹莫展。后来,科学家们找到了原因:由于两个世纪的工业化,工业生产中的酸性物质在土壤中大量累积,直至森林土壤承受并中和酸性物质的能力达于极限,大量土壤中的铝元素活化,最后导致了森林的大片死亡。
相对于大气和水,土壤受到污染物的影响没有那样立竿见影,化学物质在土壤中的累积,在一定长的时期内不表现为危害。因此,不少人就把土壤当成了藏污纳垢的无底洞。人们不知道当储存量超过土壤承受能力的限度或当气候、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时,污染物就会突然活化,导致无可挽回的灾害!这种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积累、储存,由量变到质变,进而突然爆发的现象有个形象的名字——化学定时炸弹。
化学定时炸弹形成的过程类似于醉汉喝酒,醉汉喝酒喝一杯、两杯面不改色,三杯、五杯可能也没事,可当他喝得超了酒量极限的时候,就会吐出来,而这一吐就不止是最后喝进去的一两杯,很可能把前面喝的全都吐了出来。
自青铜时代以来,人类就开始向土壤排放化学物质,近100多年来,排放的速度不断加快,在中国,由于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环保意识的薄弱,这种趋势更是愈演愈烈。一些不科学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虽然提高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同时也在我们身边埋下了一颗颗或大或小的定时炸弹。土壤污染,已经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癌症村、镉米中毒等事件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不加以重视,化学定时炸弹一旦爆发,巨大的灾难将会发生。
在我们对整个天津市土壤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市周边土壤中的污染物质,特别是重金属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普遍高出天然状态下土壤中的含量,有部分地区甚至达到了重度污染,土壤中的污染物来自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如:市区周边的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曾有施用污泥的历史,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对土壤增肥有较好的效果,但同时污泥中也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对农田造成了污染。工业中排放的废气,取暖燃煤、汽车尾气排放的烟尘也含有许多有害元素,通过大气降尘落入郊区农田,农药污染、污水灌溉、固体垃圾的乱堆放都大量增加了土壤中污染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