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房子越造越贵?为何路越修越堵?为何环境污染难以解决?
时评话语阵容: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席科学家 牛文元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教授 吕斌
同济大学城市发展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诸大建
国家“畅通工程”专家组副组长、同济大学教授 杨晓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 李京文
日前,由中国市长协会组织编写的《2002—2003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正式出炉,报告中指出:特大城市的盲目扩张,带来了房价高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这在中国一些城市屡见不鲜。此前不久,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也强调,在城市化进程中,千万别忽略对“城市病”的医治;当然另一方面,也不能因“城市病”的出现而动摇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信心。
“城市病”这个伴随城市扩张与发展而出现的怪病,像幽灵般始终驱之不散,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饱受房价高涨、车塞路堵、停水停电的困扰。那么“城市病”究竟如何产生?怎样才能让城市摆脱“病痛”的折磨?如何使城市发展走上健康的轨道?请看专家们的观点。
核心观点1
“城市病”是城市发展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教授 吕斌
关于“城市病”,国内学术界没有明确的定义。我个人认为和城市相关的问题都可以称为“城市病”,像城市中的人文、生态问题都可以归纳到此类问题之中。“城市病”的焦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城市交通、人居环境(房价高昂)、环境污染等方面。但是,目前国内在对“城市病”认识上存在误区,比如有人认为“城市病”是由于城市规划引起的,我不赞成这种说法。
把“城市病”完全归结为是由城市规划不当造成,这显然不够客观。我们应该把“城市病”放到时代的大背景中去看,当今社会快速发展,而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却缺乏一个科学的发展观。与此同时,规划部门面对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也缺乏相关的规划经验。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城市忽视城镇发展规律,超越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承受能力,提出不切实际的城市发展目标,这才是造成“城市病”的根源所在。
其实,“城市病”的出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是很正常的,社会的进步与城市的发展,是必须要付出一些代价的。像城市人居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伴随城市的发展受到了一些影响,目前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也正在积极大力地整治。又比如资源短缺,我个人认为土地资源、水资源的短缺其实是比较正常的,我国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必然会出现这类资源的短缺现象。当然,我不否认资源短缺对城市居民的生活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政府就应该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不能盲目地加速城市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