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报:大连市土地供应遵循何种原则?供应节奏如何控制?
刘军:有控制地出让,不饱和地供应。政府一定要控制市场,首先能通过供地规模来调整。另外可进行土地储备,包括交易。
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大连土地供应计划是如何安排的?未完成的供地计划主要是哪些类型?
刘军:计划是380公顷,原准备收缩规模只供应320公顷,但因房价仍未切实调整到老百姓满意的位置,所以上调计划。实际上的供应量将超过去年,中低价位土地占绝大多数。其中住宅占70%以上,经济适用房75公顷,限价商品房17公顷。截至目前,已供地247.8公顷,主要集中在甘井子区,出让额共62.5亿元。
本年度剩下的未出让土地主要是公建项目,如拆迁的大连15中,位于最繁华的商业区;另外大连港和大钢大化都有一部分上市。因达沃斯等大型会议的影响,可能要到年底才推出。主要集中在中山和西岗。此两区开发早,大连历届政府投入精力多、发展快,可供出让土地少、地价高。大连早两年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大概一半的供地为商业项目,现在除了中山和西岗区,较少供商用地。
住宅方面,在大连市政府西拓北进思路下,主要向西集中在沙河口区和甘井子区,位于城乡接合部。另外大化大钢的搬迁向北,今后也是主要居住区。朱棋路20平方公里的改造区域,先期储备11平方公里,除了建体育中心,大部分用于住宅开发。
今年甘井子和沙河口总共将提供360公顷的开发土地。其中甘井子区迁出大量企业将提供大量房地产开发用地,而且土地成本比较低,今后将是大连房地产开发的主战场,此区占土地供应量的84%。
中国房地产报:作为一个港城,大连受土地制约较大。市内土地储备空间还有多大?
刘军:总共至少还有3000公顷的土地,会根据经济发展、城市扩张的速度来安排。
首先是企业搬迁改造提供的土地大概有1000公顷。一是大连港搬迁提供4平方公里。二是在大钢大化搬迁的基础上进行梭鱼湾工业区改造,面积6.7平方公里。三是大水泥厂。此两项都将在年底前完成搬迁。四是鞍钢的石灰石矿,占地3.5平方公里,已列入了计划,但需寻找替代矿源,且地块本身海水倒灌需治理,难度稍大。五是已列入计划的30多家污染型企业。其中大连港已在香港做过前期推介,梭鱼湾地块只做了宣传推介,主要还是面对现代服务业。
另外是城市近郊区的土地。为了加快城市发展,甘井子区从2006年变成城区,土地面积500平方公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可变成开发用地。
中国房地产报:如何理解大连的土地供地几乎都是毛地?
刘军:实际上大连2003年开始试行净地供应,但很不成功。当时提出“净地出让,详规挂牌”,但2004年计划供地320公顷,结果只供了230公顷,因拆迁因素限制净不出地,而且相关方面也做不出来详规,同时还担心同一机构做详规会导致城市千篇一律。港资企业倾向于净地,但在目前来讲,不能成为大连的主流。
中国房地产报:大连旧城改造释放的房地产开发空间还有多大?
刘军:不多,特别是成片的几乎没有。考虑到成本高、规划限制多,进行“肥瘦搭配”,有些项目政府贴钱。如从2004年开始的解放路旧城改造,政府补贴了5亿元。最近团结街改造,也和铁路西站捆绑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