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最贵,只有更贵。用这句话形容目前的杭州土地市场似乎十分贴切。
5月30日,杭州钱江新城地块楼面地价11759元/平方米; 6月25日,杭州金松洗衣机厂地块楼面地价12245元/平方米; 7月9日杭州商学院地块楼面地价15712元/平方米。“地王”曾是城市繁荣的标志,而今却有了别样的味道。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调查资料,今年第二季度杭州市土地交易价格同比上涨83%。
一边是数十亿真金白银的卖地款,一边是地价狂飙引来的各方责问。杭州市国土部门的官员们最近心情有些复杂也就不难理解。
政府作为出让土地的收益者,高地价能带来高收益,本是好事,可放到当前特定条件下,政府肩负调控房价之责,高地价必然推高房价,又与调控目标相悖。
一个细节显示,这么高的地价还是超出了政府的想象,在杭州商学院地块拍卖现场的几位国土资源局的官员连连示意台上的主持人提醒投资风险。
土地饥渴症
土地供应相对不足,城市核心区域的地块仍然存在升值的潜力和空间,这也是地价飙升的内在动力。
数据显示,2003年杭州土地出让为3512亩,达到历史高点。而2004年,杭州一共只出让住宅用地(含住宅配套公建用地)21宗,合计面积约1425亩,2005年回升至2807亩,2006年又回落到2578亩。
“有一些开发商手里的项目都处于尾盘期,急需拿地。”汉嘉土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陈焕春说,而同时操作多个项目的大企业,也加快了土地储备的步伐,从而掀起了土地市场的新一轮拿地热潮。今年上半年土地集中推出造成了井喷的局面。
一位杭州地产界资深人士表示:“以杭州正常市场需求每年500万平方米算,需要有大约5000~6000亩的新增土地供应,但显然实际供应缺口很大。”
杭州是全国最早实施土地储备制度的城市。1999年起,全市土地由市国土部门统一实行严格的土地招拍挂制度,禁止一切协议出让行为。杭州市政府长期坚持“非饱和型稳步适量供地”的政策。
有一种观点认为,这种政策的一个好处是保持对土地的饥饿感,才能使土地的拍卖价格在最大可能上接近真正价值。
杭州主城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可供开发的面积不过百余平方公里。同时,杭州市政府多年来一直坚持“非饱和适度供应,有计划出让,保持卖方市场”稳步适量供地的政策,地产商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
7月9日的拍卖,长达近三小时的拍卖时间,90轮的激烈竞价,显示着企业的求地心切。
资本牛市效应
作为中国最宜居的城市之一,越来越多的全国知名开发商及外资房企纷纷觊觎杭州市场,本地开发商唱主角的状况在这两年被打破。凯德、世贸、中海、华润、新鸿基等地产大鳄的身影几乎出现在每次土地拍卖会现场。
加之杭州轨道交通、磁悬浮、高速公路等的飞速发展,杭州作为长三角第二大城市的地位逐步显现,国际、国内资本高度汇集。
同时,不能忽视的还有浙江的民间资本,来自义乌、丽水、东阳等地的企业在土地市场屡屡得手,显示了浙江民营企业的强大实力。天价制造杭州“新地王”的雅戈尔已将其地产战略目标定为:“立足宁波,走向杭州,走向上海”。
实力雄厚的各路资本聚首杭州,难免一场争夺。
“土地是本土开发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有了这个资源才有可能跟国外的基金投资者进行博弈,或者在更大层面上合作。”阳光顾问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元华表示,在此背景之下,土地升值是正常的,这不是杭州一个地方的原因,是整个全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共性。
浙江国都房产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蔡阳评价,雅戈尔更多是从企业战略布局出发。杭州地区是雅戈尔布局长三角必落的一颗棋子。而在市中心做一个高端项目,既可以对杭州市场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和认知,又可以锻炼和培育出自己的一支团队。“地王”的体量并不大,不足以对杭州市场造成冲击。
政府正在通过扩大土地供应缓解压力。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官方网站上,7月份土地出让(含工业用地)列表中有近1876亩。这个数字大致相当于杭州去年出让土地总面积的50%。
陈焕春介绍,今年上半年总共出让59块地3367亩,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供应量。而杭州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杭州依然会延续上半年“放量”的供地特征,预计今年推出的土地将有近5000亩,希望能缓解开发商的土地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