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赞同《地球一小时?敢不敢每周来一次?!》的一针见血:“我倒是很支持环保活动,但我不支持这种近乎纯象征意义的环保活动。因为这跟快速减肥必然反弹一样,没什么效果。节能环保,是管理层面的事,指望这种活动简直是无稽之谈。我倒希望让政府多费心制定一些环保政策,多出力治理那些污染单位,多派人加强环保意识教育,而不是让我们民间的组织挑这些大担子,让百姓为这些疑似形式主义的活动费劲折腾。”
“地球一小时”今年在中国能够被允许变得如此火爆,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活动的主张被中国狡黠的二次创作了一个主张,即为“不是为了省那一个小时的电,而是为了唤起全民的节能意识”,完全回避了WWF在其中的核心主张:敦促各国政府投入环保事业。WWF在全世界的政府那里都是一个处处碰壁的景象,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会因为责任感而做处减缓国家发展的决策,这是人类的本性,WWF自以为崇高良善,却浑然不知自己要做的是灭绝人性之事。
看了下面我所引述的,你就知道中国在昨天的这场全民发烧有多么形式主义了: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馆环境问题的高级官员称,进口中国制造货品的国家也应该为生产过程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承担责任。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谈判处处长李高在美国华盛顿的一场国际会议上说,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处于生产线的最低端。李高说:“中国的废气排放当中,约15%至25%来自我们为世界制造的产品,而这不应该由我们来负责。”李高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这次到华盛顿主要是出席与日本、欧盟和美国政府共同召开的会谈,为今年年底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气候变化会议做准备。12月举行的会议将制定取代《京都议定书》的应对气候变化新国际公约。发达国家都希望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在新的公约下采取减排措施。中国和美国都不是《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国。目前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问世起气体排放国。李高说,那些来自生产出口货品的气体排放应该由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来承担责任,而这些产品的使用者尤以发达国家为主。他强调,北京并非试图避免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并提到美国总统奥巴马上月向国会发表演说时,曾说中国做出了“史上最庞大的努力,让他们的经济更具能源效益”。
我不干涉粪粪们爱国,但有些无赖你要睁着眼装作没看见,那我也没办法。顺便说一句,世界上对地球环保出力最多的国家就是某些中国人要去捐命核平的日本,前面所提到的京都议定书就是日本力主各国参与的并主动签署最高规格条款的,而如果对本田等日本企业有所了解也会知道日本在节能减排的科技产品的研发上有多么先进。
我之前和网友交流,就已经说了,各种企业再怎么对“地球一小时”做出声援姿态,也无法回避自身的责任和缺陷,而民众对于能源的需求也不能因为环保而缩减。就比如每使用Google搜索一次所消耗的能源能够烧开一壶水,这个时候,你是责怪Google,还是责怪用Google的人?更多的人是无言以对。
有网友曾向我留言表示对于“开着电脑写环保”的矛盾和困惑,我的回答是,“无论什么事情,都不必矫枉过正,科技是为人类服务的,本末倒置的话,就是退化了。人类是生物链顶端的动物,要有自信。”无论如何节约能源,那些不可再生的资源终究是会被用光的,我们要做的不是使人类社会退化为原始状态来未雨绸缪抵御危机,而是应该将精力放到开发研究新的能源、以科技手段来改善环境等事情上面,在毫无环境污染的白垩纪晚期一颗小行星的偶然坠落摧毁了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但是现在人类已经有能力对付这样的小行星,皆因高等智慧下的科技文明,我们不应对此感到怀疑。还记得电影《十二只猴子》吗,毁灭地球的,正是那些高喊口号并将其付诸于实践的环保主义者。
最后,说点八卦,在咱们这个地球上,有一个国家,每天都是“地球一小时”的状态,你猜,这是哪个国家?如果你知道这是哪一个国家,你羡慕这个国家的高尚吗?这个国家的人民又会因为意识到自己对环保的卓越贡献而感到无比自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