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我在豆瓣发起了活动:我不会在3月28日熄灯一小时,简略的说明了我对“地球一小时”的看法。第二天,我也把这个动作更新到了博客上。
昨天是“地球一小时”的节日进行日,在那一个小时,我正在户外和朋友吃饭,所以也并不知道我所在的这座城市因为一小时的熄灯而改变了多少面貌。更晚一些后,回到家坐在电脑前,也没有见到多少抽风的消息。倒是在饭否上看到赖宝说:“要真全世界一起关灯一小时,怀孕了算谁的?”,差点没背过去……
不过这个成本几近于零的公益活动倒是给了很多企业以跟进表率、优化形象的机会,Google、百度、网易、惠普都适时的开展了“地球一小时”的专项公关。就事论事而言,这里面要属网易的举措最具创意,让人眼前一亮。
网易利用了其两项产品来推进它的“地球一小时”感召,一为邮箱,二为有道,前者作为宣传媒介被网易在登入邮箱后的首页放置了“地球一小时”的专题链接,后者作为互动平台由网易推出节日专题皮肤供给网友在有道首页“熄灯”。在推广方面,网易也使用了传统的“神秘网友爆料”这样的手段使“网易一小时”得以倍受瞩目。在网友心中,以门户而言网易在专业性和地位上虽不如其竞争对手新浪搜狐甚至腾讯,但其“有才”特性却是一直为网友所喜,这一次网易也没有让支持它的网友失望,在利用“地球一小时”所取得的成效上,网易远远超过了其竞争对手。
“地球一小时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目前已经极大地威胁到地球上人类的生存。我们只有通过改变全球民众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才能减轻这一威胁对我们造成的影响。”
实际上,这种自下而上的逆行式倡议大都有着光鲜的概念和空洞的内核,环保人士们的思维都太过简单和执拗,打个比方,在关于象牙的问题上,环保人士经常喜欢通过主张“禁猎”来达到使捕猎大象者数量减少,看起来很美好动人,对吗?但是我告诉你,这种主张被大规模实施后所导致的后果将是:由于捕猎的风险性上升,交易市场中象牙价格将会上涨,从而进一步增加捕猎行为的收益价值,捕猎者对大象的捕杀将更加疯狂、透支。看似正确的初衷却换不来实际正确的后果,环保人士有时会为此困惑,但很少有人为此反省。
“地球一小时”给人勾勒出一副虚荣的美景,大多数参与它的人和政府机构会悠然浮生出一种“我也为世界做出了贡献”的感受,对自己的环保评价上升,这种自我好感可能会伴随他们直到下一年的“地球一小时”到来,而这其中,无数额外的浪费行为将在“反正我有一个小时的功劳”的心态下被产生,累计值甚至会超过那“一个小时的功劳”。就像很多人曾在饭桌上听到淳淳教诲,“把东西吃完,不要浪费,想想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吃不饱的孩子”,实际上这也是一座请君入瓮的空中楼阁,你吃不吃完和有没有人挨饿是两码子事,而且按照粮食产量和经济学原理来说世界上从来就不曾有过“粮食不够吃”这种情况,出现挨饿只是分配和制度的不合理,比如我国的“十八亿红线”,茅于轼说出过真相,但他立刻被祖国人民给骂了个狗血淋头,这也说明真理不光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也说明无知和愚蠢依然在将布鲁诺们送上火刑架。
而且在环保问题上,国家和政府该去做的更不应是参加这种短期头脑发热的象征性鼓噪,政策上的改变才能真正有效的取得预期的目的。比如京都议定书,这是个好协议,却也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所以有很多能源大国都没有加入,加入的国家里也很少有国家真正履行职责,但这个议定书却一直没有被修正和改良,拖到现在,连WWF都对它的实际效用感到失望了。再比如关于电能浪费,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用电价格,管保“人走灯亮”的情况大幅度减少,好吧,你看,又有人要开骂了,我是跟你研究研究嘛,干嘛这么认真呢?涨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