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公交智能化建设严重落后。根据苏州市交通局《关于在公路客运、城市公交行业推广应用卫星定位和车载视频监控系统的意见》要求,公交车应全部安装GPS和车载监控系统,以加强公共安全防范和企业营运管理。目前,我市已在329辆公交车上安装了GPS,在248辆公交车上安装了车厢监控系统,并初步建立了公交运营调度系统,但由于还有174辆公交车未安装GPS,公交运营调度系统还不能全面利用起来,部分公交车一旦因故脱班或者遇到恶劣天气停班,公交企业只能通过电话实现车辆调度和信息收集反馈,使公交营运调度效率降低,候车群众也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为适应高效、高节奏、高科技的城市生活,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已推行公交IC卡或“一卡通”,免去了乘客找零的麻烦,建设电子站牌,清晰地显示在本站停靠的下一班公交车的距离,使群众能更有效的支配时间,在这些方面我市已明显处于落后状态。
为实现公交优先发展,我们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扶持力度
1、加大对公共交通的资金投入。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文件规定,“‘十一五’期间,对城市公共交通的投入力争不低于当地GDP的1%。”从我市实际出发,应从以下方面加以落实:(1)是购置车辆的资金由政府全额承担。发展公共交通,让市民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有效提高公交分担率,大力添置公交车辆是前提,基于公交企业确无能力筹措购车资金的状况,为确保公交的持续良性发展,借鉴其它城市的做法(常州、江阴购置公交车的资金均由政府全额承担),我市的新增车辆购车资金应由政府全额承担,更新车辆的累计折旧超过公交公司注册资本部分由政府全额承担。(2)是对公交规划确定建设的停车场、首末站、换乘枢纽等设施,政府要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优先安排建设资金。
2、完善公共交通的补贴和补偿制度。建立规范的企业成本费用评价制度和政策性亏损评估制度。近年来,国内燃油、汽车配件等材料持续涨价,公交运营成本和日常维护成本大幅上升,同时,企业为职工支付的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以及其它福利支出大幅增加,使公交企业出现大额的亏损,经费紧缺已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行。为有效解决企业的资金矛盾,在对公交企业成本和费用进行评估,核定企业合理运营成本的基础上,由政府给予补贴;对公交企业承担的社会福利(包括对老年人、残疾人、伤残军人、学生等实行免费或者优惠乘车)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增加的支出(如新开公交线路)以及因油价上涨因素增加的成本费用,由政府进行专项补偿。
3、加快推行公交低票价运营制度。公交低票价是政府鼓励、引导人们乘坐公交车的积极惠民举措,也是减轻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良方。根据其它城市推行公交低票价的经验,我市如实行“市区1元,城乡2元”的低票价政策是深受群众欢迎的,但企业每年将为此增加6000万元左右的亏损。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组织调研,研究建立在财政全额保障的前提下实行低票价的可行性,尽最大可能加快推行低票价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我市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