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快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
1、合理规划设置和加快建设公共交通场站和配套设施。公交场站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实现“公交优先”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及公交规划加快推进。(1)是对规划拟建的公交停车场、保养场、农村客运站、公交首末站要加快推进。到“十一五”末,全市基本建成一批能适应公交良性发展,满足群众需求的公交场站。为此,相关职能部门要通力协作,抓好落实,特别是在土地指标上要优先安排,充分保证,真正体现公交优先。(2)是要加快市区候车亭及农村候车亭建设,全市符合条件的站点在“十一五”末要基本完成候车亭建设,同时要加强候车亭的维护保养,确保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切实改善老百姓的乘车环境。
2、加大智能化建设力度,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公共交通系统。加快推进我市公交的公交智能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公交运营调度系统,到2009年底在全市公交车上安装GPS和监控探头,2010年在车站、城市主干道公交站点建设电子站牌等信息发布工具,公交调度中心根据天气状况及旅客流量变化实施公交车辆运营调度,提高运营效率,及时发布公交车辆和道路交通状况等信息。到2010年底利用互联网建立公交综合查询系统,实现乘客、公交企业、营运车辆、车站以及道路交通的信息互动。公交IC卡、“一卡通”等电子货币可以广泛适用于公交、出租车、餐饮、加油、购物,简单灵活的刷卡方式和高度的安全性使其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鉴于“一卡通”牵涉金融、商业、交通等行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应由政府牵头建立专门机构,参照其它城市的成功经验,待公交实行低票价及相关条件成熟后加快推广。
三、保障公共交通的道路优先使用权。
公交的方便、快速、准点是吸引市民乘坐的先决条件,是提高公交分担率的有效途径。因此,首先必须加快建设公交绿色通道,保证公交运行快速高效,以吸引更多的市民乘坐公交车,同时缓解道路交通压力。为此,规划、公安、交通、建设、城投等部门要积极研究,制定公交专用道建设方案,对市区符合条件的道路加快设置公交专用道,对暂不符合条件设置但确需设置的,可结合道路改造一并实施。公交专用车道在高峰时段只允许公交车通行,平峰时段实行共享,以有效利用道路资源。其次,在一些拥堵路口,实行信号公交优先、路口公交专用道、时段公交专用道等多种形式,确保公交优先。第三、建议学习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重庆解放碑等地的成功经验,将我市部分道路开辟为限行街,全天或某些时段只允许公交车和出租车通行,同时规划好邻近道路沟通。第四、学习香港、深圳、广州等地做法,提高人车分流硬隔离设施和人行立体交通通道比例,减少道路横向交通干扰。要减少路边的临时停车位,提高道路车流容量。要严格控制中心城区停车场的建设,提高车辆停车费,以限制除公交车以外的其它车辆在中心区的通过和停留。与此同时,从长远考虑,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在市中心城区外,规划建设外围大型停车场,将其作为城郊到市中心的换乘点,减少车辆对市中心的交通压力。第五、限制电动车的发展。所有电动车必须上牌,并在技术标准上限制电动车车速必须控制在20公里/小时以下。常州市为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从2006年起,停止了电动车的上牌工作,已上牌电动车准备4年内逐步淘汰。
公共交通具有鲜明的公益性和社会性,是衣食住行四大民生问题的重要方面。我们要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事业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重要工程,紧密结合我市实际,认真研究,加大投入,采取有力措施,使“公交优先”能够成为政府和百姓的共识,切实解决公共交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