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专家的诸多意见中,提高机动车准入门槛成为外界关注议题。专家建议,学习上海等大城市的先进经验,采取车辆牌照限量发行的措施,提高准入门槛,进而减缓车辆增长速度。如按每辆新车收取1万元准入费用计算,沈阳市每年发放5万台新车牌照,可回收5亿元资金,这笔资金可用于沈阳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公众出行
引入“P+R”概念
专家还提出,引导公众出行新方式缓解交通问题。在规划中借鉴北京、广州等城市的经验,对中心城区过度开发和停车场发展进行限制,在主要商业繁华地区不建或少建停车场,而在外围区域结合地铁、公交枢纽等建设大型停车换乘场站,实行“P+R”的停车服务,引导公众上班、购物等出行时,先开车到有停车泊位的地铁,公交场站,然后换乘地铁、公交前往。以此消减进入中心城区的交通流量。
快速通道
让公交优先
专家们认为,交通的首要问题是人的出行,而不是车的出行,因此通过建设完善、快速、便捷的公交网络,是在拥堵交通中解决人出行难的最好途径之一。
按照专家提出的“公交优先”理念,一方面,城市加大公共交通的建设力度,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另一方面,提高小汽车在城市中心区范围的使用成本,引导居民在买车、用车时不仅考虑车辆本身费用,还要顾及在城市运行、停放过程中的成本,进而降低交通流量和停车需求。
沈阳市交通局主要负责人表示,目前,沈阳市已将建设公交快速通道提上日程。根据沈阳现行路网格局和公交线路分布情况,拟推出一横一纵公交快速通道。拟规划南京街-黄河大街一线,即白山路立交桥至南五马路,含泰山路北陵大街至黄河大街段,共9公里;以及南五马路至文化路一线,即胜利大街至万柳塘路,共6公里。
两条线上,将实行全线规划公交专用车道,并在道路每个交叉路口的进口车道处,设置公交专用导向车道。公交优先将在早晚高峰时段实行。同时,配置电子警察建设计划,将在这些公交专用导向车道,增设电子警察系统,避免其他社会车辆占用公交专用导向车道。
该负责人建议,通过合理调整交通信号标志,减少对公交车辆的禁左限制,并增加相应提示性标志。对站区秩序加大管理,保证公交车站前后30米路段无障碍,使公交车辆进出站通畅。对于社会车辆,逐步培养公交优先意识,为公交让道,保障公交的正常行驶。
该负责人表示,建设快速公交系统,逐步引进大容量公交,将是改变人出行方式的关键。公交快速通道的使用不仅便于公共交通,还可以为突发事件、工程抢险、急救等打开绿色快速通道,提高城市交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