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峻,如何解决拥堵,畅通人的出行成为诸多专家学者不断探讨的焦点。7月4日,在沈阳召开的第十八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专家认为,要根本解决交通拥堵并非一朝一夕,而迅速缓解人出行难点,是当务之急,提倡建设公交优先策略则是相对简单、快捷的举措之一。
沈阳交通现状
“行不畅”、“停车难”
与国内许多大城市面临的问题一样,道路建设速度落后于机动车的迅猛增势,成为沈阳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据沈阳市交警部门的数据统计,沈阳市从2000年汽车保有量33万辆,到2008年增至68万辆。而到2009年,仅前10个月便增至77万辆,每个工作日净增约550辆车,呈现井喷式增长。按此增长率,沈阳在2010年机动车总量将接近90万辆,大大超出沈阳道路网的车辆承载能力。沈阳现行道路网的承载能力为40万辆(指道路允许同时出行车辆数),可允许机动车保有量为70万辆。
相比机动车增速,沈阳的道路建设则发展缓慢。快速路系统建设滞后,沈阳快速路系统仅有41公里,占城市整体路网总比例极低,按照专家提出的畅通工程公式计算,沈阳快速路系统应在134公里以上。同时,立交桥功能不尽完善,立体行人过街设施缺乏,道路综合管网建设考虑不周全,多重原因导致城市道路堵、过街难、拉链路等问题的出现。
此外,专家还提出,沈阳公交发展不均衡,沈阳现有公交车5000多辆,196条公交线路,但公交枢纽站建设、公交场站建设的不足。使车辆停靠问题严峻。而部分道路公交线路过度集中,如市府大路公交线达16条,使主干路的部分路段形成大量公交集中停靠,造成干道交通瓶颈。
专家分析,目前沈阳交通拥堵呈现出4大特点,交通堵点多集中于中心城区主干道的重要路段和路口,如文化路立交桥;拥堵时间集中在交通高峰时段;跨区域交通的关键点交通压力不断增大,如南八马路/胜利大街路口等;商业繁华地区或交通乱点地区拥堵严重。沈阳交通拥堵已形成由点到线再向面扩散的趋势。
而静态交通方面,泊车位、停车场的数量不足,公共配建车场以及路内停车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使得繁华地区、公共单位、学校门前、住宅小区等区域“停车难”问题凸显。
专家建议
提高机动车准入门槛
针对目前沈阳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在当天论坛上,专家们逐一梳理,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从10几个方面着手,解决焦点问题。
按照沈阳城市发展及交通建设计划,在城市规划上注重职住平衡问题;解决区域间交通不畅问题,如打通和平大街于昆山路交通通道等;完善快速路系统,修建南北二干线,并与五爱隧道相衔接;修建立体交通设施;拓宽瓶颈路段,如取消和平大街中间绿化带等;建立公交场站、建设立体行人过街设施;建设物流中心,取缔配货经营企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