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是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也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公交优先战略包括四个优先:规划建设优先,政策优先,
路权优先和政府投入优先。路权优先是基础,城市道路设施要向公共交通倾斜,同时对非公共交通给予限制;财政投入是保证,公交是公益性事业,必须由政府来为公交兜底。
一、对公交的财政投入要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其实,加大对公交的财政投入并非“赔本的买卖”,而是一项会带来更大收益的经济投入。例如,北京市虽然每年拨款20亿元用于公交补贴,收益将是投入的数倍,一方面是为未来城市节约大量土地资源;另一方面,可以节约大量的社会成本。据中国社科院的一位专家测算,北京市堵车造成的社会成本约为每天4000万元,相当于每年146亿元。同样,全国一年因交通拥堵造成的损失约1700亿元,并逐年上升。这还不算环境污染和对人们心理健康造成的损失。
应当说,不管是国内一些城市采取高价拍卖汽车照牌的办法,还是试图通过立法控制汽车总量的办法,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道路越修越多,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日甚一日”的恶性循环。从国外大城市来看,尽管小汽车已完全进入了家庭,但像东京、巴黎、伦敦等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仍然高达60%至80%。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在城市公交的发展上需要补上的投入实在是太多了。
二、实施公交优先的思路
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公交优先”的硬件,要把公交专用道和场站设施建设作为太原市近期工作的重点。规划、建设、交通、公安等部门应结合各自职责加快公交基础设施建设,为尽快实现“公交优先”创造良好条件。
(一)加快太原市公交设施建设。公交场站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实现“公交优先”的重要保证。我市应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推进公交站场枢纽、公交首末站和公交候车亭的规划建设。在长途车站等交通节点建设大型公交换乘枢纽,形成市内公交与对外交通的转换,使乘客能及时换乘公交车。在主要交通干道上,建设港湾式停靠站,配套完善站台、候车亭等设施。对符合公共交通车辆通行条件的居住区,设置公共交通线路及相应的站点。按照“满足群众需求,不干扰正常通行”的原则,合理规划、科学设置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停靠点,严禁已投入使用的公共交通场站设施随意改变用途。将公共交通场站作为新建居住小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工程配套建设的内容,实行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