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垃圾问题是技术问题还是管理问题
我国的垃圾处理行业近30年的发展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但是遗憾的是这些成功经验没有形成供行业分享的财富;教训也随着官员、企业、项目的更迭而销声匿迹。
对于技术选择认识的混乱长期困扰着改革发展中的行业。由于技术选择导致项目失败的案例很多,行业内部关于技术选择的争论也从来没有停止。
2003年以来,作为市政公用事业一部分的城市垃圾处理领域,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市场化改革和产业化发展逐步展开,但是产业化发展中遇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场化操作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畸形。
垃圾处理行业存在一种奇怪的争论,政府管理人员把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的问题更多地归咎于技术问题;相反,研究机构人员把行业问题更多地归咎于管理问题。
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制约着行业的改革与发展的分歧、争论与迷惑?
二、 垃圾处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体系
垃圾处理总体上属于环境服务业,而且是社会性很强的环境服务业。在中国缺乏资金、快速建设和发展的特殊背景下,往往容易忽略垃圾行业的本性,过多关注垃圾处理中的资金、工程和技术问题。
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垃圾行业又是管理和技术相结合的物流管理。由于垃圾本身是所有的消费品经过消费后产生的废物,垃圾从产生到收集、回收和处理的整个管理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流过程,需要管理和技术的紧密协调。发达国家所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就是一种对于垃圾不同组分物流的分类管理,分类后采用的处理技术也是针对各类垃圾特性发展而来。 理解垃圾处理的服务业特征十分重要。具体的处理技术只是实施无害化、减量化等服务的具体措施,而不是全部,有些时候甚至不是核心环节.
垃圾问题始于垃圾的产生,止于垃圾最终处置,垃圾问题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体系。从计划经济时代下政府的事业单位,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化运作的企业,都是为了给社会提供的一种环境服务。两种经济体制过渡期,服务的形态、监管形式、资源配置的方式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并不改变垃圾处理作为环境服务业的产业性质,也不能免除政府始终肩负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