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978年,登上贵阳市邮电大楼顶层,就能俯看整个贵阳城;30年后,依然是这个楼顶,俯看变成了仰视,昔日的贵阳第一高楼,如今早已淹埋在高楼大厦的丛林中。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在百姓生活不断富足的同时,贵阳也在悄然“长高”——贵阳第一高楼已从30年前的40米“长高”到了228米……
城市面貌的变化,印记着时代的变迁。我们透过城市“长高”的过程,不仅可以重新审视一个特定时期的社会追求,同时也可以从中寻出城市经济发展的脉络。
·80年代……
1958年开建的邮电大楼,建成后为苏式建筑,显得庄重气派。虽然邮电大楼只有9层,总高不到40米,但却在很长时间被称为贵阳 “第一高楼”。
贵阳市电信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世风于改革开放时参加工作,当时他的办公室就在邮电大楼里。“正前方可看见火车站,左面可看见观风台。”李世风回忆说,当年站在邮电大楼顶层,有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那个年代,贵阳市消防大楼也以24米的“身高”入围贵阳的高层建筑。“当时瞭望班的哨兵站在消防大楼楼顶就能观察到城里哪儿起火。”1986年入伍担任消防队员的罗小五说。
据了解,1996年,消防大楼逐渐被高楼包围,楼顶的瞭望台失去了观察火情的功能。
·90年代……
国庆40年,贵州饭店在北京路建成,这个有31层、高102米的“大个子”成为了当时贵州第一楼。
现任贵州饭店经理的刘先生在大楼建成的当年即在该饭店工作,他回忆说,当时贵州饭店算贵阳唯一的高楼。站在楼顶,眼前几乎全是破矮的旧房子。“那时候,若遇到晴朗天气,站在贵州饭店上可以看到火车站。”刘先生说。
漂亮的白色圆弧型的贵州饭店大楼,所有人都很骄傲。不过,那种骄傲不仅仅是因为它是第一高楼,更多的是作为贵州第一个合资四星级饭店,贵州饭店引入了全新的管理理念。“要知道,贵州的第一个圣诞节活动就是在贵州饭店搞的。”刘先生说。
·21世纪……
贵阳的高层建筑从90年代开始,一直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拔地而起。
1987年,随着瑞金北路的修建,建设银行大楼、水电九局大楼……这条路上的高层建筑不断增多。到了21世纪初,市民走在瑞北路上,有“被摩天大楼包围”的感觉。
随后,30层楼、104.7米高的百成酒店以及锦江鲜花酒店大厦等一批20层以上的高楼也迅速在中华路(全段)两边耸立起来。据贵阳市规划局提供的数据显示,1998年贵阳的高层住宅(10层以上)仅增加了1栋,而到了2001年,这一数字变成59栋。
截至2007年,夕日贵阳第一高楼邮电大楼旁,一幢地上38层、总高159.2米的建筑——贵航大厦(喜来登酒店)又一次刷新了贵阳第一高楼的纪录。
·未来……
贵州商专教师毛宗青被朋友戏称为“楼痴”,登上黔灵山瞰筑亭,他能准确地说出城市里每一栋高楼的名称。这天,毛宗青登上已封顶但还未完工的“凯宾斯基”顶楼56楼时,他感叹道,过去那些曾经的第一高楼已向这栋未来的高楼霸主称臣。
据了解,2005年动工的凯宾斯基大酒店,总投资超过5亿元,高度达到历史性的228米。据建设者介绍,到明年底竣工时,该大楼不仅是贵州第一高楼,也将是贵州的标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