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有这么高啊!”朱士勇听到确切的数字时,有点不相信。他手搭凉棚抬头看着,一个劲地感叹“广州人有钱”。对于自己为“中国第一高”运送装备,他突然觉得自己很光荣,布满血丝的眼睛顿时闪出一丝活悦的色彩。
新电视塔对面,珠江另一边,是另一个高度竞赛,另一场荣耀。珠江西塔工地的木工老刘说,每天上去干活“都要坐10多分钟的电梯”。在老刘们的敲敲打打下,西塔现已明显超越周围的建筑。
11月29日,西塔建设方特地举行了“两天一层”世界新速度新闻发布会。
这座在建的广州第一高楼、全国第二高楼,位于广州新城市中心的中轴线上。60亿的总造价、432米的建筑高度,使它在设计之初,便注定成为了未来广州最重要的地标性建筑。
因为它的出现,让当了11年“老典型”的中信广场,摘下了“广州第一高楼”的帽子。1997年建成时,中信广场还是“华南地区第一高楼”,两根标志性的钢针指引着广州的砥砺奋进,成为广州的地理坐标和心理坐标。
巧合的是,中信和西塔,一座雄踞天河商业圈,一座傲立珠江新城,前者表征广州的现实活力,后者透射着广州的未来影子。11年,广州商业地图的城头变换,不过是天空上一个数字的擦除,和一个新数字的书写。
2007年6月6日,西塔迎来了属于它的加冕礼:地下室工程完工,同时上部工程全面开工。此后的一年零三个月里,它拥有了自己的名字———“广州国际金融中心”。
按照规划,2009年11月3日当它竣工之时,地下4层、地上103层的主塔楼和28层的附楼将巍然显现。与之呼应的“姊妹楼”———珠江新城东塔也即将于2008年底前开工,2013年年底完工。
届时,珠江新城,三塔辉映,“高度决定影响力”。
全局 蔓延的低氧狂欢
如果还有人提起爱群大厦,那是美好的怀旧,还是世事的唏嘘?
1937年竣工时,15层、64米高的爱群大厦曾独领风骚,成为上世纪30年代广州最高的建筑,同时也成就了广州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
时过境迁,广州的超高层建筑早已遮天蔽日。有据可查的资料显示,目前广州包括在建的超过100米的超高层建筑约有100多栋,18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已经有7000多栋,这一数字位即便放眼全球也位居前列。
仅在广州CBD中心珠江新城内,200米以上的高楼按规划就有18栋,而150米以上的高楼则有50栋左右。
这种高空低氧的集群狂欢,在中国其他城市同样蔓延着,一场高楼暗战在张扬地铺陈。
10月29日,重庆媒体报道,投资80亿元建设的重庆超高建筑群“嘉陵帆影·国际经贸中心”破土动工。其塔楼高度将超过455米,可达楼面高度甚至超过台北101大楼,稳坐西部第一高楼的宝座!
“东北第一高”、“华中第一高”、“中原第一高”、“西南第一高”、“华北第一高”等建筑名词也开始陆续闪现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中。
在小陆家嘴地区,8月30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如期开门迎客。101层、492米的身段让它虽处高楼环绕之中,照样显得鹤立鸡群。当然,它现在还拥有已建成的“上海第一高度”头衔,但是这一头衔的“租期”已经确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