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张旭明认为,本次出台的购房政策已经模糊了二套房的限制政策,将决定权完全放到了银行手里,变通的余地将会很大。
救“楼市”先救信心
统计数据显示,10月13日至10月19日,在上海杭州出台“救市”政策的一周内,上海住宅成交量和成交面积环比分别下降23%和21%;杭州住宅成交量环比下降超过30%。在中央政府放松购房政策之前,地方政府的救市政策都收效甚微,购房者纷纷陷入深度观望。
“消费者信心缺失是市场低迷的最主要原因,”华伟博士告诉记者,“人们不知道何时出手,国家首次出面降低利率并同时发布多项购房利好政策,对提升消费者的信心非常重要。”
张旭明也认为,政府通过政策明确表达了鼓励消费者购房的态度。本次下调贷款利率,对消费者信心回暖将有明显效应。同时,财政部公告指出,地方政府可制定鼓励住房消费的收费减免政策,为地方政府救市提供了“通行证”。
“政策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投资者的信心,但对房地产实业的影响有限。”国信证券地产行业分析师方焱告诉记者,“开发商面临的资金回笼等问题还没有解决,预计未来国家还应有比较完备的行业调整政策出台。”
回暖仍需时日
作为一项以调控房产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措施,房价的走向无疑会吸引公众的目光。
“预计未来房屋降价趋势将会持续,但是幅度会明显减小。”王德勇告诉记者。
张旭明也同样认为,在此轮政策影响下,未来房价上涨的机会很小。“首先,开发商皆面临资金链紧张的问题,资金回笼压力较大;其次,政策的效果基本通过11月的成交量就能够表现出来,然而,成交量放大一定会落在价格较低的楼盘里,因此,开发商可能会通过降价的方式来促进成交量。”
张旭明预期,房价还有一定的下降空间。另外,11月对许多地产商来讲异常重要,降低价格对规模较大的地产商相对来讲比较有利,万科、保利地产、招商地产等行业龙头股的投资组合较为稳妥。
国泰君安研报指出,政策放松的积极效果有望在房价已平均下跌30%的广州和深圳地区得以充分体现,即广深两地楼市有望先反弹甚至反转。对于下跌不大的北京、上海等城市,政策将明显减少房价下跌幅度,减缓房价和成交量下降对经济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