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地方政府“出兵”救市 >>众说纷纭 >>
 
地产同学会:救市政策来了 “法宝”在哪里?

时间:2008-10-30  来源:重庆晚报  作者:佚名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2008年10月22日,财政部新闻办公室公布了中央出台的7大楼市利好政策:1、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利率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调整为20%;2、将二手房交易营业税的征收年限从5年缩短至2年;3、首次购买90平方米以下住宅可减免契税;4、降低政府房地产交易环节的税费5、调整公积金贷款政策;6、降低土地保证金、规划费用及缩短流程;7、鼓励银行适度放松贷款。

这一系列房地产政策的出台,被普遍解读为中央政府首次大张旗鼓的“救市”之举。

救的是房价还是民生?

经典语录:“这次救市,救的是信心;防的是危机;保的是稳定。”

“救的不是房价,而是民生。”

主持人:救市之拳终于出手了。几位对此次“救市”之举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王雪松:此次救市之举,等于承认了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确实出了问题。我担心这个表态的负面作用。另外,中央政府的这七项政策,只针对了消费者这个角度。但现在最糟糕的不是消费者(需求方),而是开发商(供方)。

胡瑛:我不太赞同王雪松的观点。我对这些政策有三点解读:一是救信心;二是防危机;三是保稳定。

主持人:为什么说是防危机和保稳定?

胡瑛:其实,政府的出发点不在于帮开发商。房地产对资金的需求性很高,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资金投入依赖银行的信贷。如果不保,会进一步促进金融危机。

为什么说是保稳定呢?自从人民币升值以来,以出口加工为方向的企业,很多都关、停、转,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就业的问题。而房地产这个行业本身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行业,它的上游、下游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这个行业保住的话,内需就能够保住,也能解决就业这个民生大事。从这个意义上说,救市,救的不是房价,而是民生。

沈殿连:这次出台的政策应该叫“托市”,而不是“救市”。目前中国房地产还远没到“救”的程度。这轮“托市”,相当于对房地产这个行业进行一次大的“中医理疗”。

是“隔靴搔痒”还是正挠在了痒处?

经典语录:“不救不一定死,救了不一定活。但救市总会带来一些希望。”

“这次救市,政府采用的是中医理疗法,而不是西医的一步到位法。”

主持人:这次政策的“救市”意义到底有多大,是“隔靴搔痒”还是正挠在了痒处?

胡瑛:对救市的意义,我用一句话概括,“不救不一定死,救了不一定活。”但总会带来一些希望。房地产是整个宏观经济中的一种现象,救了是死还是活,要看整个国家经济本身的健康程度。政府对经济的评定基本面是好的。从这个角度讲,我依然不认为这次政府救市,是承认自己的经济有了问题。因此,这次政策出台的意义也决不是“隔靴搔痒”,而是正挠在了症结的痒处。

王雪松:我的观点是,如果不救可能会更好。政府的救市之举,释放的是悲观的信号。如果不救,人们还会对这个市场乐观。现在政府都在救了,说明已病得不轻了,还乐观得起来?

沈殿连:这次不管是托还是救,政府采用的都是中医理疗法而不是西医的一步到位法。西医讲究一步到位,中医则是注重调理,让肌体慢慢恢复成长。

主持人:为什么要用中医而不用西医疗法?

沈殿连:因为这个(房地产)病已是慢性病,不是一天两天得上的。事实上,上个世纪90年代的海南房地产出现的一些症结,中国房地产就已落下了一些病根。

胡瑛:当然,这些政策(我想可能还会陆续有些政策出台的)对后市的影响不会立杆见影。我认为心理上的影响会更大一些,救市总会带来一些希望。

救市的“法宝”在哪里?

经典语录:“对未来有了信心,也才会有真正的安居乐业。”

主持人:很多人都说这次的“7条”有些小打小闹,呼吁有更大的动作出来救市。各位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期望?

胡瑛:具体的建议说起来很多。我觉得目前政府最该关注的是这轮政策出台后的效果,特别是民众的心理预期的变化。

沈殿连:第一,希望政府继续提振信心。一个生病的人,你不给他信心是很难好起来的。第二是细化政策。对于重庆来讲,要解决好三农、医保、低保、教育等这些民生问题。人们有了保障以后,存在银行的钱才敢拿出去花。

王雪松:我的建议是,政府要对经济增长有一个更客观和更科学的评估。同时,加强对城市信息的披露制度,让民众和置业者清楚城市未来是怎么样的,对未来有了信心,也才会有真正的安居乐业。

杭州政府官员:(10月14日,杭州出台了著名的“楼市24条”。这也许是迄今为止地方级政府最生猛的救市之举)我们出台政策的初衷是,刺激消费,为开发商松绑。他们(开发商)死了,谁的日子都不会好过(包括老百姓)。毕竟,房地产是活跃经济的支柱产业。

任志强(华远集团总裁):赤裸裸地救市,怕啥?那些叫喊房地产不该救的人,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中国有句古话“亡羊补牢”,是指发现有羊走失时要及时补牢,而不是等到羊圈里的羊都丢光了才想起要补牢。迟来的救市虽比不救市要强,但付出的代价和造成的损失却大得多。

易宪容(知名经济学家,“救市说”的铁杆反对者):政府救市房地产是一种短视行为。这只能是以新的泡沫来掩盖旧的泡沫。

主持手记:

2008年10月22日,一个注定会写进中国房地产发展备忘录的日子。

在任志强、潘石屹这些地产大腕们的轮番奔走疾呼声中;在以易宪容为代表的经济学们的长篇累文的反对声中;在代表不同利益和心声的数亿人的网上如潮的恶骂声中;在18个城市的地方政府轮番“逼宫”式的试点措施的出笼声中;在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夹风裹雪的袭击声中……10月22日,中央政府向楼市伸出了拯救之手。

面对这只千呼万唤的“救市”之手,无论是地产大腕们还是恶骂的经济学家、数以亿计的网民们,都有太多的感慨和唏嘘。正如一名网民的猜测:“老潘们(潘石屹们)在知晓政策的一刹那一定在欣慰地哭着鼻子吧”。

如果大人永远不给孩子糖吃,孩子就永远不会知道甜的价值所在。也许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救市之手的象征意义会远远大于它的实际意义。或许正是这只“手”,这只千呼万唤才挥出的“手”的魅力所在吧。

诚然。我们不相信世上有“救世主”,但对“救死扶伤”的良医、良药,我们还是相信的。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地产同学会:救市政策来了 “法宝”在哪里? 的资料
· 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 [2013-08-15]
· 24个省会规划新城 总面积超4600平方公里 [2013-08-15]
· 时事评论:中国不宜建大量小型工业城市 [2013-08-15]
· 中小城镇建设难题:把好气象灾害防御关 [2013-08-15]
· 勿“挡海”不“遮山”如此城市规划很人性 [2013-08-15]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