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广州市房管局公布最新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今年9月份广州一手住宅均价从今年8月的9078元/平方米跌至8244元/平方米,同比下降14.9%,环比下降9.2%,创下今年以来最大跌幅。而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却显示,9月份广州楼价环比下降幅度只有1.4%(11月1日《中国证券报》)。
其实,广州房价暴跌只是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数字幻觉,普通广州百姓并未感觉房价降多少。事实上,广州9月房价“暴跌”,究其原因在于市郊低价楼盘集中成交造成结构性调整。
广州地方政府与发改委公布的房价降幅相差6.5倍,其用意大概无非是想藉此影响中央调控政策放松,进而解房地产商于倒悬救房价于高位,至少在客观上会产生如是效果。
之所以作出上述判断,至少基于当下已然得到公认的两个事实。一则,地方政府走不出地产财政的怪圈和依赖。二则,目前调控政策未达地方政府预期。此次国家出台的财税金融政策,主要是通过减免税费降低购房门槛和还贷压力以支持购房者买房,无直接针对开发商的税收减免、放宽缴纳土地出让金时限,这显然不合地方政府的“救市”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对中国房价还在高位运行徘徊超出一般居民承受能力的大背景的理性判断,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稳定和刺激经济发展的十条措施中指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将“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放在首位,表明了中央对待楼市的政策态度:放松政策是为了促进房地产投资,而非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们期望的“托市”,是鼓励政府为中低收入者提供住房,而非以扩大金融风险为代价去鼓励购房者买开发商房子。而不少地方政府出台的所谓“救市”措施却与之相龃龉。
令人忧心的是,一方面,相对现下高房价,目前政策支持力度还难以刺激购房者立刻出手。另一方面,截至8月底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已达1.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7%。加之交易量的持续萎缩,市场短期内存在较明显的供给过剩。
此次中央系列新政再次要求各地加快廉租房建设,《城市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办法》也由相关部门制定完毕将于近日出台。据此专家认为,在目前形势下政府强化住房保障,既能通过保障性住房建设刺激内需,又能有效改善民生,完善的住房保障有利于房价“软着陆”和房市健康发展,可谓“一箭三雕”。相比非理性的盲目被动“救市”,地方政府倾力搞好住房保障才是名至实归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