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24日开始,上官同君接到的地产老板的电话明显多起来。
当日,郑州市正式发布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17条”),其中针对郑州市房地产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17条救市意见。
上官同君作为河南王牌企划有限公司董事长,是“17条”意见的主要撰写人之一。意见一出,众多房企纷纷探寻其背后的完整意味。
上官同君告诉本报记者,该“17条”制定的重要前提之一是防止问题楼盘的出现。
记者获得的一份完成于今年8月份的调研报告显示,由于今年上半年郑州房地产成交量下滑,80%的房企资金链条出现预警。
尽管主管部门一再强调此次针对郑州房市的调控意见的主导逻辑是“民生”,但其中多条明显“体恤”房企的意见一时间引起激烈讨论——“救开发商还是政府自救?”——以至于郑州市房地产主管部门官员和参与意见起草的专家全部出动,密集回应来自媒体和公众的质疑。
80%开发商资金预警
对于政府出台被舆论称为救市“17条”的原因,郑州市房管局局长王广国提出的第一条原因是,2005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特别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作用逐步显现,使部分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出现问题。
另外一个原因是,郑州房地产的成交量自今年年初以来下降趋势明显,而且多种迹象显示,已经步入下降周期。
来自河南王牌企划有限公司王牌地产研究院的统计显示,1-6月份商品房累计销售305.4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9.19%,其中商品住宅累计销售256.1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3.8%,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前述呈交给郑州市房地产主管部门的调研报告中称,“郑州市现有房地产公司700多家,其中有项目的约400多家,受2008年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加上销售量比2007年同比下滑,大约有80%的地产企业出现资金预警。”
但是,该报告同时认为,对于这些资金链出现预警的房企,“尚未到达资金断裂的边缘”,“未来政府可能伸手救市,但至少要等到今年年底,待楼市自身调整到位后”,“即便是非救不可,也要有所顾忌”,“如果政府出面高调救市,关键是买不起房的中低收入老百姓不买账,引发社会矛盾”。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最终让郑州市政府不得不匆匆出台救市“17条”。
一方面郑州市1-9月份全市商品房活动备案面积完成777万平方米,活动备案金额是211亿,同比分别下降32%和21.25%,开发商的投资持续性开始面临严重挑战。
另一方面,购房者观望心态并没有得到缓解,而且,种种迹象显示,郑州市此前由政府出面高调做出“公屋计划”承诺和来自全国其它城市的一系列救市政策,更加剧了这种观望情绪。
10月24日,郑州市的救市“17条”意见高调发布。
上官同君介绍,具体的政策起草到推出,前后也就是20多天,不过,郑州市还是做了充分的前期调研。
政府救开发商?
赵进京被认为是河南省第一个“政府救市论者”。
赵进京现为河南省房地产商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据其介绍,该商会会员企业的房地产项目占到郑州市同期在建项目的70%以上,所以,该商会的发言也被认为是代表了郑州地产商的主流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