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座的老板打个比方,是边际消费倾向下降,当你有100万的时候消费10万;当你有200万的时候消费30万;当你有1亿的时候可能也就消费50万,只有工人阶级拿到1500块钱要买一双皮鞋,要尝尝牛肉什么味道,要买一张正版碟来看一下,所以我们调整《劳动法》不是乱调,是有深刻的经济原因在后面,希望增加工人阶级的收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改革开放30年,虽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们资本和劳动的回报相差了10倍,也就是说,当老板的收入是当员工的10倍,这30年当老板更合算,说明我们整个分配是向企业倾向的,所以要把更多的分配放到工人的身上刺激经济增长。但是我们低端的产业结构不支撑,但是又想什么办法?想用农村土地流转、用金融给农民贷款,让农民投资消费来刺激,这个政策很好,也非常出乎我们的意料,这是中国影响未来30年的重大改革措施。
这些都有效吗?能不能刺激内需?我们再探讨,用什么方法刺激内需?我们党中央找到了“刺激农民消费”、“刺激工人消费”的办法行不通了,大量的工厂倒闭证明行不通,虽然我提供给你2000块钱,但是我告诉你没有这个工作机会,我们想到用农业来支撑,但是我们会发现,用农业来支撑太慢,里面有很多因素,我们的农村金融体系很不完备,还不能够快速的给农民提供贷款,这个政策要落实产生效用,没有两到三年几乎不可能。但是我们现在马上面临全球衰退、面临出口下降对经济的重大的冲击。
前几天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东莞的玩具厂年交易额7亿港币,一夜之间就倒闭了,迁散了6500人。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增长策略仍然应该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增长,中国15岁到64岁的劳动人口占了70%地不让这些人壮有所事、老有所养会引起巨大的问题,所以必须在劳动密集型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升级。
工业体系的发展升级不取决于我们,取决于国际上给我们订货的美国人、欧国人和日本人,现在他们不行了,我们不能依赖工业体系,农业体系又太远怎么办?我们回顾过来,回顾最近一次的经济周期是怎么来的。
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我们的工业增加值当年是-19.2%,就在那一年我们启动了住房改革,从百分之百的福利分房转向市场化的工业,从此以后,中国的经济进入了一个长达6到7年的上升周期,平均10%的增长周期。我们这一轮的经济增长是在房地产和汽车的拉动下形成的。
现在我们回过来,房地产和汽车能不能继续支撑中国内需?如果能够的话,我们不需要另辟蹊径继续这个策略,因为全球经济已经不支撑我们了,汽车行不行?汽车不行,因为全球能源危机,石油在100美元以上,不太现实,因为石油资源不掌握在我们手中。那么回到房地产,行不行?房地产还是可能的。
在这种国际形势复杂的动荡当中,我想中央的救市一定会发生,但是这个救市不是开发商所预计的救市,它的救市是救经济,不是救房市;是救消费,不是救开发商;是救销售,不是救价格,大家要非常清楚的认识。
我认为地方政府救市不是空虚来风,是摸到了一定的脉搏,特别是在国际这种环境之下,我们要启动内需有什么手段呢?工业体系不行,农业太慢,房地产和汽车,汽车也不行。我前天在博客里面写到了“房地产不景气,拖累中国经济”,能不能刺激房地产经济来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我们这次房地产的风浪来源于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我们经过了将近1年的调整之后,我们会不会重新起步?重新启航呢?这是我的一个猜想,我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大,只有用房地产投资拉动,才是最直接、有效的拯救中国经济的最重要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