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快消化存量商品住房,郑州市、区政府将根据城市建设需要和住房保障需求,综合考虑区域、户型、价格等因素,优先购买市场上符合条件的已建成或在建普通商品房,作为拆迁安置房、限价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房源。(10月26日《新京报》)
在大量房屋滞销、一些房地产公司即将陷入危机的时候,政府出手相救,主动购买存量商品住房,无疑是一种积极的救市行为。由于政府出钱买下部分空置房,是为了补贴给那些急需住房的低收入人群,因此这样的行动更加具有合理性。
说到救市,不少人认为不应该救房市,认为目前有的地方房价虽有所下降,但仍然相对较高,普通人还是买不起。应该说,这样的看法有一定道理。可是,是不是需要救,要从整体经济需要来考虑,不能片面认识这样的问题。
当前正在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成为全世界政治、经济的焦点。刚刚在中国召开的亚欧首脑会议和下月将在美国召开的世界多国领导人会议,都把应对这次金融危机作为主要议题,可见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这次金融危机的危害还在继续蔓延,最终会给各国经济带来多大损失还很难说。然而,引发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的竟然是美国的一些房地产业的不善经营,导致相关金融行业出现危机,进而影响到世界金融市场和各行各业。房地产这只“蝴蝶”的破坏力的确可怕,不容我们不重视。
因为房地产属于社会的基础建设,在市场经济中也具有基础地位,如果房地产业垮了下来,势必会给整个社会经济链带来灾难,必然会影响各行各业的发展,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创。美国的情况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从这一点看,有的地产老板呼吁“救楼市就是救中国经济”也有一定道理。相信政府目前那么重视救楼市,并不是为了救地产老板。特别是在当前发生世界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政府的行为意义可能更加深远。
虽然政府需要出手救市,但应该如何救却有讲究。把纳税人的钱直接送给那些老板可不行,首先要保证民众受惠。这就是为什么说,政府通过购买存量商品住房,来补贴给那些急需住房的低收入人群,实现救市值得提倡。保障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本来就是政府的责任,在完成这一责任的同时实现救市,何乐而不为呢?
中国的房价高企不下,有着复杂的原因,如果加强社会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房价可能会有所下降,但是期望大幅度下降也不现实。我们应该改变这样的住房认识误区,认为只有把房价降到所有人都买得起才合理。事实上,商品房应是多数人买不起的商品,其价格是针对中高收入以上人员而设定的。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怎么办?这就要靠政府,政府必须为这些人提供低价房、廉租房等,政府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就是为了实现这样的二次分配,来达到社会的和谐。如果许多人奋斗一生也买不起住房,那样可能并非房价高造成的,很有可能是因为政府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