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前行的方向如何,秦虹分析指出,对此应树立信心。首先,目前个人信贷与房地产开发信贷占银行全部贷款的比例分别为11%和10%,所占比例并不是很高,因此从信贷的角度看,房地产市场不会继续受到大的冲击。其次,目前房价出现剧烈下跌仅限深圳等“炒房”严重的城市,今年1-9月,全国房屋销售面积为4亿平方米,虽然比去年下降15%,但仍然高于2006年同期水平。这说明我国房地产市场中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二、三线城市仍然发展良好,需求相对旺盛。此外,中国不断推进的城镇化进程始终都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前行中也不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房地产又是支撑城镇化的最重要产业。在我国奋斗目标从初级小康战略调整为全面小康后,与消费升级的产业将特别受到眷顾,而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由供给转向为需求,需求所体现的恰恰是消费升级。因此,房地产市场必将不断开创新的发展空间。
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地产企业的出路何在
在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整中,一些中小房地产企业或清盘,或被大企业吞并,或因资金链断裂而严重影响经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认为,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因受资金链影响最大而出现被“吃掉”的情况,依然不能掩盖房地产企业暴利的事实。行业是否存在暴利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但如果一个行业的利润水平远远超过社会各个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人们通常就会说这个行业是暴利的。在当前的房价与人们收入的对比下,在透明度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很难让人接受房地产暴利已终结的论断,这也是为什么在国家及地方均推出刺激房市的政策后,成交量仍然不见上升的原因之一。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宏新表示赞同,他认为房地产商目前应该灵活而果断地决策,不要等待,应调整定单策略,使用成本定价法。 “唯一正确的选择是,顺应市场,顺应民意,顺应宏观政策调整大局,走大幅降低房价之路,降价才是硬道理。压缩和削减自己的利润空间,采用成本定价法会让房地产商们觉得不舒服,但不这样做就无法从现在这个周期里面摆脱出来。 ”
秦虹则表示,最近两次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于房地产领域均明确指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政策的立足点显然是努力解决好民生问题,解决目前房市萎缩引起的保障性住房的缺口。可以预见,在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中,中央4万亿中会安排一定数量资金,加上地方政府的投资,城市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将会加快建设进度,一大批棚户区改造工程将会完成。这对于平抑过高房价将有一定作用。因此,房地产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应尽快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转向长期受到支持和市场前景好的中小户型建设当中。同时,地方政府也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上,即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步伐,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