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之“温十条”
11月9日国家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项措施”(俗称“温十条”)。十条措施分别为:一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六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十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在这十条措施中,能够对楼市产生影响的主要有三条: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津八条中的条款有相同之处。天津信达行投资研究经理李娟认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力度放宽,会对潜在的客户产生一定的冲击。对部分偏重市中心购房的人来讲,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的优惠政策对他们的影响不是特别大,更多可能会影响一些环外置业者或者是经济能力不足的购房者。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主要是为了缩小城乡差距,调整收入比例和结构,但是对于收入处在中下水平但有实际购房需求的消费者来说,意义并不是很大。
在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支持力度这一条款中,对于房地产行业有利好的应该是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这一条款。2008年,央行频频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使得开发商一时陷入资金困境,不得不采取一些降价促销手段来变相融资。
在此次的“温十条”中,尽管中央对于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有了明确的表态,但各家银行信贷规模调整的细则还“犹抱琵琶半遮面”,不甚明朗。北京大学的冯科博士认为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并适度扩大,并不一定会放松房地产的银根,因为在形势不好的时候诸多银行会更加惜贷。
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刘玉录认为这回出台的十条主要是从企业角度出发,针对供给面。但由于房地产行业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宏观经济走势和国际金融形势,在目前国内国际宏观经济不甚明朗的情况下,此次出台的新政效果还有待观察。但不能否认的是,中央此次投资的4万亿拉动内需保增长,肯定会有很大一部分会用在和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中。房地产行业关联度很高,其中一部分资金肯定会流向房地产企业,从而带动房地产投融资的发展。
美国网通投资银行执行董事孙飞肯定了放松信贷规模对于各个企业资金压力的缓解作用。特别是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对于缓解资金链的断裂有着相当大的好处。孙飞给我们举例说,原来很多企业证件齐全但是就是贷不到款,现在这个条件放宽后,只要企业整件齐全,符合商业银行或者是信托公司的信贷条件就就比较容易贷到款。但孙飞也强调,信贷条件放宽后,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会对贷款企业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核,企业必须四证俱全、风险可控,安全性很强,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利贷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