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快跑才是唯一的办法
在这个荒凉的楼市之冬,跑得快的开发商,才能存活。这个道理,人人明白。
怎么才能跑得快?电视上,四五位央视评论员异口同声地说:“降价才是硬道理!”纸媒上,从香港到内地的业界资深人士也纷纷表态:“开发商惟一的解决办法就是降价。”网络上,网友千手观音一样发着帖子鼓吹:“等着降价再买房”。
事实上,先跑的开发商,早已尝到了甜头。刚刚披露的几家上市公司业绩显示,今年业绩理想的开发商,基本都采取了较早降价应对市场变化的措施。万科、中海、金地、保利以及碧桂园,都是在今年年初就开始凭借低于同行的价格抢占市场。其中以市场份额最大的万科为例,其市场占有率已经从去年的1.9%上升至2.4%。
在重庆,率先以价格震惊市场的鲁能·星城,也一骑绝尘,秋交会期间就狂销了上千套。其他知名大盘率先降价者,也斩获颇丰。
这就是降价的好处。
但降价也有难处。
“是在降啊,可客户还是在观望”,有开发商诉苦。我想告诉他,那是因为还没有降到位———客户心理都有自己的价位,这是涉及市场、利润、成本、客户心理、市场反应等诸多因素的复杂的方程式,只有靠开发商自己用心“求解”。
也有开发商心存侥幸:系列新政出台,连温总理都出来救市了,市场要变好了,可以继续再等等。可是要想提醒开发商的是,拉动内需也好,加大投入也好,从规划到落实都有个时间段,而且效果具体到重庆具体到楼市,都不是你可以想象的,何况,你在等可其他同行不会等,时机错过就不再来。
救市不是救价格,数以千亿计的投入,更多的是对保障型住房的投入,而随着整个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的进一步落实,开发商将面临一定的价格冲击和市场分流。既然如此,何不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