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19时,央行、财政部“救市”政策刚刚出台;同一天晚上11时,上海市政府马不停蹄连夜出台了十四条“落地”政策。相比全国,上海“救市”的马力更足。
“政府救市”全面拉开序幕,到底会不会重新捂暖温吞一年的上海楼市?记者采访中发现,在过去的一周内,业主和买家都在坐等银行房贷细则的出台,而银行似乎也没急着推出放贷细则,这直接导致房产市场观望气氛依然。
十四条“新政”激活看房热
上海市政府出台14条“楼市新政”,在税收、房贷、财政、保障、土地等方面作出了新的政策调整。舆论认为此次“新政”意在推动房地产市场,重在刺激成交量。
记者通过电话向沪上多家楼盘了解后发现,房地产商期待的热销场面并未随着政策的出台而到来。相反,房贷新政与降息之后,市场表现出愈加浓厚的观望和等待气氛,“等待新政策,等待房价跌,再等待新政策”——持续等待成了市场短期的怪圈。
在政策发布后的数天内,一家网站的周末看房团网络报名和电话报名人数陡增,由于事先已根据人数确定了看房班车,许多新报名网友无奈被安排到下次活动。“人一下子多了起来,我们正在商量是否增加看房班车的数量。”看房团的负责人说。
可惜心动却不行动,据看房团的组织方统计,在200余人的看房团中,有15%左右对这次看房的项目有购房意向,但更多的人表示主要是“看看的,暂时不打算购买”。其中一人坦言房地产新政对他的触动有限,目前最关心的还是房价,如果能在目前的基础上降低20%就会毫不迟疑地出手。
“还没降到我的心理价位”
目前和朋友合租的胡郁一直嚷嚷着要买房。“目前房租每月1200元,再加些钱,都能付月供了。”虽然嘴上叫得响,但对于此次房贷新政,胡郁说头脑必须冷静。她告诉记者,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目前全球经济还没有企稳,上海的房地产市场也许还会再波动,虽然出台了房市的利好措施,但要先看看效果才能“出手”。上海房价还没有降到自己的心理价位,目前还有下跌趋势,自己还担忧是否会继续下跌。因此她表示虽然降低了首付比例是个绝对利好,但目前还是选择继续观望。
胡郁的同事徐佳昊却不同意她的观点,他说:“房贷新政是国家给有需求的消费者一个‘让利打折’的机会,估计在全球救市的情况下,房价不会再大幅下跌,虽然房价下跌的价位还不在他的承受范围,但是他将考虑按揭买房。”
过六成租房者犹豫观望
来自智联招聘的最新一期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六成的职场人没有自己的住房,仍在租房或和长辈住在一起。从租房情况来看,上海目前有43.5%的职场人租房,在这一租房大军中有61.7%近期不打算买房。主要原因依然集中在“房价过高自己没有足够的资金”上,这一比例达到64%。此外,观望的情绪影响着人们的购买意愿,19.2%的人认为楼市不稳定;71.4%的人称买房首先考虑的是房价,其次才是环境、交通、位置、户型等。
开发商:消费者仍然信心不足
上海中金房地产公司的相关人士认为,新政出台半年内将不会对市场带来多大影响。新政出台旨在刺激购买力,但由于消费者信心不足,新政执行还可能对市场产生不利影响:政策介入之后将有可能加重购房者的观望气氛,因为在他们看来,房价还会进一步下跌;其次就是购房者认为还会有更实惠的政策出台。因此,就目前来说,购房者考虑更多的不是降低购房门槛的问题,而是无法承受房价下跌的风险。但该人士认为,从长远看,新政将对整个市场的稳定起到一定的作用。只有市场稳定发展了,才能重新建立起购房者的信心,当购房者的需求逐渐释放出来后,市场才能稳步发展。
银行:房贷新政策难产
作为房产“救市”的重磅级举措之一,银行房贷新政策被市场寄予了较高的期望。但各家银行的房贷实施细则似乎难产了。农行出了撤,撤了又出,“光大”出了又紧急叫停,多家银行传出细则又被否认……“目前,上海的各家银行都在等,希望看看其他银行的政策是什么样的,然后再决定自己该怎么办。”沪上某大型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由于同业竞争关系的存在,商业银行不会贸然首先推出新规,必然会观望、参照其他银行的实施细则。据他分析,因为房贷是各家银行争夺的业务市场之一,一些规模较小的银行必然会在大银行出台细则后,再制定在央行文件精神下更为优惠的相关实施细则,以吸引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