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号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启动救市计划的决议,已经对国内经济产生深刻影响,按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精神,机场、公路、地铁、水利、核电项目在几天之内纷纷启动上马程序,最快的项目已经动工。
按照咱们国家的制度安排,搞类似的大呼隆运动是最有条件的。虽然经济危机已经近在眼前,但是还要沉着迎战,我们即要有强烈的紧迫感,也要防止过去那种三边工程项目造成永久性遗憾。讲效率也要讲规律,重速度更要重质量,强调经济发展还要强调民生民权。这次的杭州地铁塌陷事故算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4万亿计划刚下来确实让地产界的人们兴奋了一阵子,也有的著名地产大佬惊呼:解放军来了!但是几天之后,在11月10号的地方领导人会议上,以及在最近几天的国家领导人报告中,似乎没有找到国家将对房市调控政策解禁的信息,政府强调的只是加大保障房建设,通过保民生来促房地产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起来。
银行贷款在很多方面都在放松限制,但是就是没有对开发商的征地建设网开一面。看来政府放出4万个亿出来,也不是谁想要钱就能随随便便给谁的。
房地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容质疑,特别是当前这种在危机中的救市行动,通过启动房地产业可能来的更快、动作更大。但是,启动的这个房地产业不一定就是市场化的那个商品房市场,特别是在这个市场容易被部分利益集团操控的时候。
房地产业带动经济,只有在交易量猛增的时候效果才会明显,没有交易量,就没有上下游行业的需求,带动经济也就是一句空话。但是如果救市重点放到了商品房市场,一方面房价太高,人们的购买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另一方面会给开发商紧甭的资金链解扣,增强房价抗跌的能力,甚至造成房价的再次回弹上涨,这其实也是一些人期待已久的。所有把钱投向炒房市场就是给救市政策制造障碍,甚至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
而把资金投放到保障房市场,不但是给低收入家庭购房提供了便利,让他们提前享受到社会超级福利。由于保障房的价格优势也能对商品房价格起到约束作用,商品房需求下降,带动房价回落,自然也能逐步增加商品房的交易量。让房价落地后,扎扎实实发展房地产业的目标也就有了希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11月12日表示,今后三年内要新增加200万套廉租房、400万套经济适用房,并完成100多万户林业、农垦和矿区的棚户区改造工程,总投资将达到9000亿元,平均每年3000亿元。
同时,中央在第四季度追加的1000亿元投资中,已经确定分配给住房保障领域投资资金是75亿元。
一贯注重投资效用的中国,投资的比重一直占到经济总量的50%以上,而房地产建设投资又占到总投资的25%以上,因此加大住房保障投资有着一箭双雕的效果。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和刺激消费有双重促进作用。通过这些大规模住房保障投资,不仅可以提高城镇居民居住水平,还可以促进居民住房消费水平。
其实,现在住房保障成为刺激和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这个历史时期的特殊条件的特殊产物,如果房价没有这几年的飞涨,如果房屋交易量没有出现大幅下滑,如果房屋没有现在的1.4亿平米的空置,恐怕就不会有现在的这样只能在保障房上下工夫的政策了。